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失眠、早醒、睡不沉?醫警告「這問題」讓你愈睡愈累 不是單純失眠

常春月刊

更新於 09月03日04:10 • 發布於 09月07日08:00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許多人都有相似的經歷: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即使疲憊不堪仍難以入眠,或是睡醒後依然感到疲倦。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全台約有25%的人口受失眠困擾,而這些失眠問題背後,往往隱藏著容易被忽略的原因——自律神經失調。特別是在疫情後的生活型態改變、工作壓力增加的現況下,越來越多人開始出現這類症狀,卻不知道問題的根源所在。

自律神經失調 影響睡眠品質

自律神經系統是人體的重要調節機制,主要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大系統。交感神經負責讓身體處於警覺狀態,會提升心跳、血壓、血糖和腎上腺素分泌;副交感神經則扮演「煞車」角色,幫助身體放鬆、降低心跳血壓,讓我們能夠安穩入睡。當自律神經失調時,交感神經在夜晚仍過度活躍,導致身體和大腦無法適當休息,血管持續收縮,進而引發失眠、睡後身體痠痛、水腫等問題。

而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主要來自壓力累積,當壓力超過身體的調適能力時,神經系統就會失去平衡;這些壓力可能來自環境變化(如溫度劇變、氣壓變化)、生理因素(如荷爾蒙波動、疾病或藥物副作用),或是心理情緒壓力(如工作壓力、人際關係問題、重大生活變故等)。

臨床上,自律神經失調導致的失眠主要有3種型態:「入睡困難型」是因為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即使躺在床上大腦仍持續活躍運作;「睡眠維持困難型」則是因為神經系統無法協調,造成淺眠或睡眠品質不佳;「早醒型」失眠多見於長期自律神經失調患者,睡眠週期縮短且缺乏夜間分泌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導致白天精神不濟甚至憂鬱情緒。

壓力大又失眠 高風險3大族群

特別容易發生自律神經失調的3大族群包括:精神或心理疾病患者,由於疾病本身或個性較為敏感,抗壓性相對較低;過勞或休息不足者,長期工作過量導致壓力慢性累積;以及重大疾病患者,因病痛折磨使身心處於脆弱狀態,更容易受壓力影響。

對於輕度的自律神經失調,可透過生活型態調整來改善,包括建立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如瑜珈、散步等溫和運動)、練習放鬆技巧(深呼吸、冥想)、維持均衡飲食,避免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物質。然而,若失眠症狀持續超過2週,已發展成「常態性自律神經失調」,單純的生活調整可能效果有限,此時需要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若正經歷長期失眠困擾,特別是伴隨心悸、腸胃不適、頭痛等多重症狀時,建議及早就醫評估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及早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才能重拾良好的睡眠品質與生活品質。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渾身不對勁,檢查卻沒問題」恐是自律神經失調! 營養師推「6類食物」恢復身心平衡
·一放假病就好了?揭自律神經失調「10個超常見症狀」 營養師勸「4類食物」該戒了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2

咳嗽以為是小感冒!醫:逾7成確診已癌症末期 示警「5大異常」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03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4

偏方不可信!老翁吃左手香 釀神經中毒!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

自由電子報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