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寶寶走路怪怪的?骨科醫師鄭士豪:2 招檢測髖關節發育不良徵兆,掌握黃金治療期

Heho健康

更新於 11月17日04:22 • 發布於 11月17日06:22 • 劉一璇

現代人孩子生得少,每個孩子出生都是家中最珍貴的寶貝,所以,健康長大是每位家長最大的願望,但千萬不要忽略在幫嬰兒換尿布時,髖關節處發出的小小「咔嗒」聲響,有可能是寶寶的髖關節脫臼了!如果能儘早發現及治療,就不必面臨到手術治療,甚至造成終生跛行的遺憾。

根據統計,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患者以女性居多,且有半數以上的患者為兩側性發生,約有 2 到 3 成的患者為單側發生,而左側髖關節比右側的發生率來得高。

髖關節發育不良 (DDH) 是什麼樣的疾病?

振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鄭士豪指出,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DDH),是嬰兒或兒童的髖關節非因受傷、感染併發症、各種肌肉麻痺或其他神經病變引起的問題,發生率約為千分之 1.5,雖然發生率不高,卻是嬰幼兒最常見髖部疾病。

鄭士豪說明,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並不是關節一定有脫臼,因程度的不同,髖關節發育不良可能造成關節不穩定、半脫位、甚至完全脫臼;脫臼程度輕重不同,有些可以徒手復位,若是無法徒手復位者,則建議接受手術治療。

有哪些觀察重點有助於提早發現孩子髖關節異常?

鄭士豪進一步解釋,相關觀察重點提供給家長參考,希望有助於提早發現孩子髖關節異常,掌握黃金治療期。

第一招:大腿外張受限
寶寶雙腿屈膝外張時,兩腿外張角度不一。(圖一)

第二招:檢查兩腳長度是否一致
由於長短腳原因很多,有些成人可能以為孩子是脊椎側彎,或是故意沒站好,因此忽略。建議父母可以讓孩子躺在床上雙腿屈膝、膝蓋併攏,觀察雙腳膝蓋高度是否一致。(圖二)

另外,如果孩子髖關節動作時有「咔嗒」聲響,或是走路時一拐一拐、步態不穩,建議盡快至小兒科接受進一步檢查是否為髖關節脫臼。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原因目前仍不確定,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任何下肢的異狀,請盡快就醫檢查,早期治療才能讓孩子獲得最好的療效。

嬰兒出生後多久,可由專科醫師透過觸診檢查髖關節的穩定性及是否脫位?

鄭士豪表示,嬰兒剛出生時,髖關節異常往往不容易察覺,但隨著年齡增長,大多在一歲後逐漸會出現脫臼、雙腿長短不一、跛行等症狀。

幼兒的髖關節脫臼可分為「輕微型」與「嚴重型」,其中,輕微型在早期較難發現;若兩側髖關節都脫臼,常要到成年後因行走疼痛或髖關節外展角度受限而就醫,這時才被診斷為髖關節發育不良。對這類患者而言,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解決行走疼痛與跛行的有效方式。

鄭士豪進一步說明,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如果延遲診斷,治療會更為困難且效果不佳,因此,「新生兒的髖關節篩檢」非常重要。

近 20 年來,台灣多數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案例,已能透過早期診斷與帕氏吊帶治療 (Pavlik Harness) 而恢復正常,治療時間約 3-6 個月,成功率高達 9 成。

雖然發展性髖關節不良的發生率不高,但仍建議家長一旦發現孩子髖部異常,應及早就醫檢查;嬰兒出生後三到六個月內,可以由專科醫師透過觸診檢查髖關節的穩定性及是否脫位。若發現疑似異常,通常會進一步安排髖部超音波檢查。

6 個月大前確診的嬰兒,多可透過骨盆吊帶固定改善;若超過6個月才診斷,則可能需要施以石膏固定,甚至接受手術治療。因此,及早發現、及時治療,是避免日後併發症的關鍵。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振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鄭士豪

延伸閱讀:

孩子學走路搖晃、易跌倒是正常的?醫師提醒:注意 5 警訊避免未來長短腳

爸媽用揹巾要注意!嬰兒雙腳包太緊長大恐會跛行、長短腿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勿輕忽「攝護腺癌」

根據衛福部113年死因統計資料,攝護腺癌在台灣我國男性中發生率居第三位,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三立新聞網
02

久坐4小時風險飆77%!最新研究曝「3習慣」最傷心臟 很多人全中

三立新聞網
03

年奪逾千條命!醫提醒胃癌早期無症狀,出現「5徵兆」:食慾不振、上腹悶痛...快做檢查

良醫健康網
04

她幫夫簽放棄急救,卻被全家人指責、在葬禮上被當空氣!醫嘆:活著的人竟這般沉重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5

它是超級堅果!補腦、降血壓血脂、防糖尿病 還能抗癌

三立新聞網
06

血管堵塞元凶非油脂!醫揭「精製澱粉、糖」才是真兇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