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攝護腺肥大影響夜尿睡不好!手術怎麼選?一次看懂四種手術優缺點!

今健康

發布於 05月28日20:55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男性會面臨攝護腺肥大困擾,出現排尿困難等症狀,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品質。攝護腺隨著年齡增加而變肥大,是正常的老化現象。50歲以上每兩個就有一個男性可能有攝護腺肥大;80歲以上族群,甚至超過九成機率有攝護腺肥大問題。2025年我國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攝護腺肥大盛行率預期將會攀升。醫師建議,若已嚴重影響生活,應盡早就醫評估治療,現在治療選項多元,包含藥物及多種微創手術,都可以有效解決攝護腺肥大問題。

攝護腺肥大是什麼?

正確認識7大症狀

攝護腺是男性獨有的器官之一,因老化會逐漸肥大。若經主、客觀評估確認症狀會影響日常生活,應該積極治療。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陳昱廷醫師說明,攝護腺肥大常見症狀包含排尿症狀(尿流變細小、排尿易中斷、殘尿感、解尿需用力)與儲尿症狀(頻尿、急尿、夜尿)。除了年齡是攝護腺肥大的風險,有家族史、肥胖、三高等慢性病患,也需要注意。

嚴重攝護腺肥大不僅影響生活

連腎功能也受波及

陳昱廷醫師指出,日常可以藉由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表(IPSS)來為自己評分,小於7分,屬於輕度,建議從日常生活調整;大於8分屬於中度:大於20分屬於重度,針對中重度病患來說,因為症狀已經開始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及早遵照醫囑開始治療,目前藥物治療選項包含甲型阻斷劑與5α還原酶抑制劑,惟需注意副作用可能影響服藥順從性。當使用藥物治療仍無法達到主觀滿意程度,甚至無法承受副作用時,可以進一步考慮手術介入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若已發生尿滯留,反覆血尿、泌尿道感染等,甚至膀胱逆流而導致憩室、影響腎功能等嚴重併發症時,則應盡速與醫師討論手術治療,避免病程持續惡化,影響全身健康。

攝護腺肥大四種手術大不同!

該如何選擇?

陳昱廷醫師說明,現在攝護腺肥大介入手術可以分為兩大類型,分別為破壞攝護腺組織與保留攝護腺組織兩大方向。破壞型手術包含傳統電刀刮除手術、新型雷射手術與水蒸氣消融手術。因為破壞組織,建議需要安排住院,並且放置尿管觀察,術後可能無法保留勃起功能,容易合併有逆行性射精問題。而保留型手術則有微創攝護腺拉開手術,陳昱廷醫師形容,「就像是在無法順利敞開的窗簾上打釘子,讓窗簾能順利打開。」因為不做任何破壞,術後恢復相對快速,也不太需擔心日後性功能受損。

然而,在選擇合適的手術治療時,也需考慮自身是否有其他慢性共病,以及麻醉風險等。若是無法承受高侵入性的傳統手術,則建議與醫師討論新型的微創手術,包含微創攝護腺拉開術與水蒸氣消融手術,可以大幅縮短恢復時間、減少其他併發症。

高齡又患有多重慢性病

攝護腺肥大讓他與枕邊人苦不堪言

陳昱廷醫師分享,先前收治一名70多歲的老先生,本身是有多重慢性病,有糖尿病、心衰竭、高血壓等問題,平常來到診間都是坐輪椅。在去年年中時,因為尿不出來到急診置放尿管,希望能在嘗試藥物治療後,盡快拔除尿管讓他順利返家。不過中間反覆試了好幾次,尿管都無法順利拔除,還併發泌尿道感染。尤其是老先生的太太在照護上特別辛苦,因為沒有放置尿管時,晚上需要頻繁協助老先生上廁所,嚴重影響夫妻雙方的睡眠品質。經過陳醫師評估後,建議進行微創攝護腺拉開術,術後老先生的症狀也有大幅改善,雖然排尿速度沒有特別快,但殘尿量已經有明顯下降。術後半年的某次回診,老先生的太太特別感謝陳醫師,「我先生的夜尿情形已經減少到一次,近期終於可以好好睡覺。」

攝護腺肥大早治療沒煩惱

最後,陳昱廷醫師呼籲,無論攝護腺肥大症狀輕或重,都建議儘早就醫評估。拖太久不僅讓攝護腺體積過於肥大、影響膀胱功能,連手術選擇都會受限。因此,日常生活應時刻警覺症狀,並保持良好飲食與作息習慣,讓攝護腺肥大危機降到最低。

《延伸閱讀》

.攝護腺肥大尿不出來,男子意外「跌」破膀胱!

.攝護腺肥大留意6藥物!以免「排尿難上加難」尿不出來送急診。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健康指南:防癌行動GO

建立正確的觀念,了解如何預防及治療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小便的瞬間「碰」一聲…他的膀胱竟破裂了 手術見已嚴重纖維化!醫揭行為原因

鏡週刊
02

男子長期飲酒 小便突感腹部劇痛竟是膀胱破了

中央通訊社
03

70歲男回春「細胞年齡僅55歲」 7習慣幫大忙!

中天電視台
04

35歲女胃痛拖半年才就醫!醫一看搖頭:全都擴散了

中天電視台
05

薑還是老的辣!62歲媽媽快速瘦下18公斤 「只靠5招」驚掉網友下巴

中天電視台
06

「臉上3條紋路」恐是心臟病警訊!耳垂出現皺摺注意 1圖自測風險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