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關稅與232條款影響 金管會:保險業流動性無虞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5日電)美國對台灣暫時性稅率20%,外界關注關稅與後續232條款對金融三業影響。金管會今天表示,銀行業正進行壓力測試,評估銀行資產品質、風險承擔能力應該可持續發揮金融中介功能,保險業6月底銀行存款等流動性資產達新台幣1兆1224億元,沒有流動性問題。
美國政府公布台灣對等關稅暫行稅率為20%,台美談判持續進行,外界關注關稅與後續針對半導體的232條款,對台灣金融三業衝擊為何,金管會是否有相關情境模擬。
金管會銀行局主秘張嘉魁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目前也在進行國銀壓力測試,關稅可能影響總體經濟等數字都有包含在內,目前銀行資產品質、風險承擔能力應該都可發揮金融中介功能。
張嘉魁指出,金管會也跟其他部會建立跨部會協商平台,確保產業資金不斷鏈。今年4月也請銀行公會提出金融協助措施,包括舊貸展延不收傘、符合一定條件新貸案件請銀行簡化流程等。另外,鼓勵國銀配合政策放款,包括今年中小企業放款目標4600億元、6大核心戰略放款今年目標3800億元等,也請銀行主動了解客戶狀況。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美國關稅措施對保險業清償能力的影響,主要在於金融市場面,包括市場風險與流動性風險等。
市場風險部分,蔡火炎分析,市場預期美國降息速度趨緩,保險業手上多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採取攤銷後成本評價,比較不受利率影響;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近期導致美元走貶,截至今年5月底,壽險業避險比率為64%,也開放壽險業適用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新制,因應新台幣第2季升值,也提出資本適足率可採取匯率均價、可申請釋出責任準備金的暫行措施等,緩解匯率波動。
流動性風險部分,蔡火炎解釋,保險業流動性不只看保費收入與保險給付,還有投資收入、籌資等面向,今年上半年壽險業保費收入其實大於保險給付,保險業6月底銀行存款等流動性資產約有1兆1224億元,水位相對高,沒有流動性問題。
蔡火炎指出,今年4月也發函提醒保險業者,針對美國關稅政策引發的金融風險審慎因應,保險局也定期彙整保險業國外投資情形,今年6月底也發布暫行措施,協助業者抵禦匯率風險,保險局持續觀察關稅協商與232條款公布後對金融市場跟保險業的影響,督促保險業落實風險控管。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指出,證券商與期貨商主要受到關稅影響都是來自市場價格波動,證券商與期貨商投資國內有價證券分別為908.5億元與21.69億元,占整體總資產比例為2.86%與0.39%,業者為減少影響也會調整自營部位,加強風險控管,投信業不能投資有價證券,因此關稅影響不大。(編輯:楊凱翔)1140805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