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金屬》避險需求降低 COMEX黃金下跌0.7%
MoneyDJ新聞 2025-07-29 06:16:19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COMEX)8月黃金期貨7月28日收盤下跌24.4美元或0.7%至每盎司3,311.2美元,因美元上漲以及美歐達成貿易協議降低避險需求的影響;美元指數上漲1%,9月白銀期貨下跌0.4%至每盎司38.221美元。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0月鉑金期貨下跌0.2%至每盎司1,419.8美元,9月鈀金期貨上漲2.9%至每盎司1,291.6美元。
全球最大黃金ETF道富財富黃金指數基金(SPDR Gold Shares, GLD)28日黃金持有量減少0.86公噸至956.23公噸。最大的白銀ETF安碩白銀指數基金(iShares Silver Trust, SLV),白銀持有量持平為15,230.43公噸。
金融服務公司Marex分析師愛德華·梅爾(Edward Meir)表示:「我認為貿易協議公布得越多,美元就會越強。這些關稅協議對美元有利,降低了黃金的吸引力,並在風險偏好情緒中引發拋售。」週末,美國總統川普與歐洲委員會達成協議,對歐盟商品徵收15%的關稅,僅為原先威脅稅率的一半,緩解了對更大規模貿易戰的擔憂。
金拓新聞發佈的每週黃金調查顯示,分析師預期本週(7.28~8.1)金價上漲。在參與調查的14位分析師當中,14%(2人)預計本週金價將會上漲,36%(5人)預測金價下跌,50%(7人)認為黃金價格將橫盤整理。在206位散戶投資人的線上投票當中,66%(135人)看漲金價,19%(40人)認為價格將回落,15%(31人)預測市場將橫向整理。
Barchart.com資深市場分析師達林·紐森(Darin Newsom)表示,「目前沒有理由相信黃金會崩跌,儘管隨著買盤興趣轉向白銀和銅,金價可能會略為下滑,但支撐黃金強勢的根本原因——作為全球『確定的不確定性』下的避險資產——並未改變。此外,有傳聞指出中國購買的黃金數量可能比先前認為的更多,我不認為這些黃金供應會在短期內被拋售到市場上。」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的分析師表示,黃金似乎正在尋找方向,因為潛在的貿易協議正在影響其作為避險資產的吸引力。該行對短期走勢持中立態度,因認為金價目前已經觸頂。《VR金屬/資源通訊》發行人馬克·李博維特(Mark Leibovit)也稱,「需要謹慎,因為美元可能正在築底。」
資產策略國際公司(Asset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總裁兼營運長里奇·切坎(Rich Checkan)表示,「如果本週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如預期那樣按兵不動,黃金和白銀將繼續攀升。如果聯準會出其不意地降息,那麼黃金和白銀將會大幅上漲。」
Forex.com資深市場策略師詹姆斯·史丹利(James Stanley)表示,「我認為聯準會不會發出非常鴿派的訊號,但也不需要打壓市場對今年餘下時間降息的預期,而是選擇觀望更多數據,這將在黃金市場引發一個看漲反應。」
Adrian Day資產管理公司總裁阿德里安·戴(Adrian Day)表示,「黃金可能會繼續在一個相對狹窄的區間內交易,就像自四月中以來一樣,等待能夠促使其突破的重大事件。不論是向上或向下。一系列重大的貿易協議和相對正面的經濟消息會讓投資者選擇觀望。此外,美元也已經久未反彈。但市場上肯定有潛在買家,一旦局勢改變,隨時準備推高金價。」
鳳凰期貨與選擇權公司(Phoenix Futures and Options)總裁凱文·葛雷迪(Kevin Grady)表示,股市的利多消息正壓抑貴金屬價格,但他並不認為這會導致黃金價格出現真正的修正。市場將關注本週的消息,無論是聯準會聲明的措辭、PCE通膨數據,還是非農就業報告,交易者都會聚焦於這些資訊對九月會議的意涵。
中國黃金協會7月24日報告表示,2025年上半年,國內原料產金179.083噸,比2024年上半年減少0.551噸,較去年同期下降0.31%,與去年基本持平。其中,黃金礦產金完成139.413噸,有色副產金完成39.670噸。另外,2025年上半年進口原料產金76.678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29%,若加上這部分進口原料產金,全國共生產黃金252.761噸,較去年同期增長0.44%,與去年持平。
2025年上半年,中國黃金消費量505.205噸,較去年同期下降3.54%。其中:黃金首飾199.826噸,較去年同期下降26.00 %;金條及金幣264.242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3.69%;工業及其他用金41.137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59%。2025上半年,中國增持黃金18.97噸,截至6月底,中國黃金儲備為2298.55噸。
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COMEX)9月期銅7月28日收盤下跌2.9%至每磅5.6155美元。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