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拉傷、筋骨卡卡、慢性疼痛,運動醫學都有解方 國家隊醫師張煥禎4訣竅,帶領「有效運動、不傷不痛」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9月09日10:28 • 發布於 09月09日10:28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梁惠明 圖/陳弘璋攝
拉傷、筋骨卡卡、慢性疼痛,運動醫學都有解方 國家隊醫師張煥禎4訣竅,帶領「有效運動、不傷不痛」

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已被證實對身體健康有許多好處,可以改善體能、控制體重、紓解壓力、穩定情緒等。但許多人平日久坐少動,開始運動沒幾天就肌肉痠痛、筋骨卡卡,這才驚覺可能是運動傷害。如何得到運動的好處,又不讓傷害上身,長年擔任國家級運動國手的隨隊醫師、聯新國際醫院總院長張煥禎與運動醫學團隊有專業建議。

張煥禎醫師從國、高中時代是學校的棒球代表隊,19歲進入大學迷上擊劍,一路過關斬將,大二時曾獲全國擊劍賽大專盃新手組第1名,36歲擔任台灣擊劍協會理事長,成為台灣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單項協會理事長。

因為熱愛運動,張煥禎從醫後還投入運動照護員訓練,也多次擔任中華代表隊的隊醫,率領醫護團隊提供醫療協助,堪稱國手們奪下好成績背後的強力推手。

雖然已幫助許多選手克服運動傷害,但張煥禎感嘆:「一般民眾受傷時,多半找骨科或復健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大多只能治標無法治本。」

為此,張煥禎在2015年成立了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TASM) ,也在聯新國際醫院設立運動醫學科,不只協助運動選手,也包括一般民眾。除了治療運動傷害外,像是肌力不足、長期姿勢不良導致肩頸、腰背、膝踝的慢性疼痛等,運動醫學也能對症治療。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運動醫學科是一個積極且前瞻的專科,整合復健科、中醫科、骨科等主治醫師診治運動傷害與疾病,更涵蓋了家庭醫學科、腎臟內科、心臟內科專長等醫師。」張煥禎期盼,運動醫學不僅止於疾病治療,更是預防醫學發展重要關鍵。

運動不受傷4大訣竅:認清自己的體能、肌力強弱、循序漸進、不過量

「許多患者都會問,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運動傷害?」張煥禎說,他都會建議,首先要去運動醫學中心或找專業教練做運動前的體能檢測。

「要對自身肌力、體能有所了解,知道自己哪些肌肉是強的、哪些是弱的;然後再去認識要做的運動需要用到哪些肌群。」

「運動要養成規律習慣,務必循序漸進,動作強度和頻率慢慢增加。」張煥禎強調,雖然人人都能運動,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每一種運動項目,還是會有體能和生理的限制,需清楚了解自己的體質適合哪類運動。

此外,即使深知運動的好處,張煥禎說,自己日常運動也會注意不要過量。他以每天萬步為上限,若走路步數已經近萬,當天就不會再去跑步。控制適當運動量,也是避免慢性運動傷害的關鍵。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徹底做好「運動後恢復」,有效防止肌群、筋骨受傷

多次隨同張煥禎院長擔任國手比賽隊醫、現任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指出,對職業選手來說,訓練和運動後恢復是同樣重要的事,一般民眾也是如此,但大多數人都輕忽了。

林頌凱表示,運動後,肌肉組織會分解,身體儲備的能量會損耗,若能把運動後恢復視為保養、當成是完整運動的一部分,就能快速補充身體能量,修復肌肉組織;反之就像疲勞轟炸,導致慢性疼痛。

運動後恢復的重點,包括靜態伸展、收操、補充水分與營養、水療(如泡澡、三溫暖)、適度按摩與充足睡眠等。

張煥禎也強調:「運動醫學不該在傷害發生後才介入,」感覺身體有慢性疼痛、想靠運動化解不適前,務必先診斷治療。「先找出疼痛原因,透過療程及物理復健來修復傷處;等到都復原之後,再開始運動,才能避免一再受傷的惡性循環。」

健康資訊不漏接!加入【康健雜誌Line好友】

延伸閱讀:

別再用壞習慣「養蟑螂」!專家點名:6行為+1種蔬菜最吸蟑

粒線體最愛的微量營養素,這些食物都有!打造抗癌好能量就這樣吃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03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4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5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6

蔡依林9點半就寢、郭富城晚睡早起 醫師給出真正評論…

信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