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採「北約模式」我國防預算占GDP3%? 藍:別玩數字遊戲
針對美方建議我國防預算應該達到GDP3%,傳出行政院將採取北約模式,研擬國防預算納入反恐、海巡、退撫等經費,這樣就可以達到美方要求,目前政院已經初步向總統府報告,等正式通過後再向國人說明。政府如此積極處理這件事情,是否與美方談判關稅有關,引發各界聯想。
台北市長蔣萬安:「泰國在八月初跟美國談好19%的關稅,向他們的老百姓公布十大讓步項目。」
台北市長蔣萬安不滿政府,台美關稅談判細節沒說清。台北市長蔣萬安:「有沒有其他美國軍購的條件,甚至有沒有拿台幣的匯率,當作退讓的條件通通沒講。」
想跟美國總統川普好好談對等關稅,恐怕要先滿足不少條件,尤其美方屢次透過各種管道,質疑我方國防預算太低。總統賴清德2月就宣布,2026年我國國防預算要達到GDP百分之3以上,消息指出,行政院在14日已向賴總統初步報告明年度中央總預算案有望達標。立委(民)王定宇:「如果按照北約模式、日本模式計算的話,台灣在明年度的國防預算也能夠超出三趴,達到川普政府所要求的最低標。」
立委(國)林沛祥:「請美國授予我們先進的空中預警機,不是一天到晚只是在玩數字遊戲。」
在野會如此批評,傳出明年度國防預算,行政院設想如果加入軍購特別條例草案,總體就可望超過8千億元,並擬定依照北約模式,以廣義國防預算來評估,納入反恐海巡、退撫等經費,如此來看,要讓國防預算占GPD3%,並非不可能。
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陳國銘:「我們可不可以在相關的預算,沒有太多支出的狀況下,用別的方式來說服美國,這個很重要,如果說把像保二總隊,他們訓練的成本人員都算是國防預算的話,或許可以加到一個比較多的量。」
只是這方法能否讓美方認同還是未知數,國防預算拚達標GDP百分之3,對外有沒有展現足夠自我保衛決心還不清楚,難以捉摸的還是盟友的心。
顯示全部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