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太等轉投資挹注 國際紙漿跌價 永豐餘第二季虧轉盈
永豐餘(1907)歸屬於母公司淨利約為新台幣0.73億元,較第一季由虧轉盈。在第二季法說會上,永豐餘公布財報,第二季營收181.8億元,季增0.6%,其中,工紙事業群表現優於平均水準,對整體營收貢獻持續。歸屬於母公司淨利約為新台幣0.73億元,較第一季由虧轉盈,每股稅後淨利(EPS)為新台幣0.05元,去年第二季是0.01元。
永豐餘第二季虧轉盈,每股盈餘轉正為0.05元
永豐餘三大主要事業群營收以內銷為主,工紙紙器事業群如紙箱、彩色紙盒等貢獻營收45%為主要營收來源,剩下23%是林漿紙、15%是消費品如衛生紙等,還有17%來自業外。
在官方公布訊息中,由於「工紙事業群表現優於平均水準,對整體營收貢獻持續」,一位印刷廠老闆向《信傳媒》表示,國際紙漿價格下跌、新台幣升值,永豐餘對客戶沒有降價,就能產生獲利。
第二季紙漿跌價,永豐餘工業紙成本大幅降低
國際短纖漿價從今年5月中的每噸560~570美元,降至6月中的520~530美元;同期長纖漿價亦回落至每噸約710~720美元。
今年6月,中國受關稅戰影響,需求低迷、產能過剩,拖累紙漿價格,加上南美主要漿廠降價搶攻中國市場,導致6月國際漿價較5月每噸下跌30到40美元。
實際上,永豐餘總經理駱秉正在法說會上也指出,台灣市場雖然需求持平、供應充足,但「成本與費用面」持續朝有利方向發展,有助提升營運績效。而越南市場表現最為穩健,需求並未出現下滑跡象。
轉投資元太貢獻4億收入,大片土地引買家詢問
紙漿跌價,反映在財報上,讓工業用紙由大虧變成小虧,永豐餘的本業也跟著從第一季的大虧4億元變成只虧4千萬元,後來,再加上投資在元太、永豐金、永道、申豐等轉投資收益,整體就獲利了。在法說會中表示「營業外收入約1.44億元,主要是來自元太科技為主的權益法貢獻。」
台灣像永豐餘、老大同這種廠家,通常擁有大片土地,也給市場帶來不少期待,總經理駱秉正表示,集團土地遍布全台,有些地方因地理位置或周邊發展成熟,而產生不同用途,像是近期台東有一塊超過千坪的土地,即有買家主動前來洽談,至於被譽為「永豐城」的新店園區都更計畫,未來將朝住宅、商場等方向規劃,但目前整體開發案尚未啟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