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關網路兒少安全有成!NOWNEWS獲獎
[NOWnews今日新聞] 政府委託成立的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26日舉辦《2025 iWIN兒少網路安全年會》,同時公布最新統計,2024年受理案件達6199件,較去年3007件整整增加1倍,其中色情內容高達7成。同時,專家也警告家長熱衷在網路「曬娃」的潛在風險,可能成為詐騙、霸凌的素材。
iWIN成立12年 扮演重要治理平台
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依據兒少權法第46條,召集教育部、衛福部、文化部、數位發展部及內政部警政署委託民間成立。迄今已成立12年,106年起由台北市電腦公會承接執行,在政府機關、NGO與學者專家共同協力下,扮演國內推動兒少上網安全的重要治理平台。
為讓各界了解執行成果,每年透過舉辦年會向各界分享年度成果與展望,也藉由年會場合頒發獎座感謝地方警社政單位,以及協力維護兒少視聽環境的平台業者、NGO組織等,讓政府與民間更緊密合作保護兒少視聽權益。
媒體守護兒少網安 NOWNEWS獲頒感謝獎座
iWIN在今年的年會中,為感謝《NOWNEWS今日新聞》對兒少保護的努力與網安議題的重視支持,特別頒發年度感謝獎座,成為少數獲此殊榮的綜合性媒體。
在兒少網路安全防護上,媒體扮演的角色不僅是資訊傳遞者,更是第一道防線。當假訊息、網路霸凌或不當內容快速擴散時,媒體必須嚴格把關來源、檢核真偽,避免放大傷害。同時也要以淺白易懂的方式,教育家長與孩子認識風險、養成正確使用網路的習慣。守護下一代的數位安全,不僅是家庭與學校的責任,更需要媒體共同承擔。《NOWNEWS今日新聞》將持續在保護兒少網安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色情案件激增 男性主動分享多於女性
iWIN執行長黃益豐在年會中指出,案件大幅增加主要因虛擬兒少事件引起社會關注。統計顯示,色情內容占70.92%,其他有害兒少身心健康內容7.31%,網路霸凌6.82%,暴力5.05%,兒少私密照3.37%。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私密照等性相關內容竟是當事人主動分享。國衛院醫師林煜軒針對1萬多名10歲到18歲兒少調查發現,無論是自願傳送私密訊息、未經同意分享或因人情壓力傳送,男性比例都高於女性,但女性受到的傷害卻更加嚴重。
霸凌問題嚴重 離島比例最高
調查顯示,霸凌仍以實體多於網路,且不同年齡階段中,國小高年級受害比例最高,其次是國中、高中。地區分布方面,離島地區無論網路或實體霸凌的被害者、加害者比例都明顯高於本島各區域。
曬娃風險多 恐成犯罪拼圖
台大社工系教授劉淑瓊提醒,現代父母常在網路分享育兒點滴,但這等於替「無法為自己發聲」的孩子建立永久數位身分。看似可愛無害的照片,可能成為未來霸凌素材,甚至成為犯罪者手中的拼圖。
根據國外統計,超過9成美國兒童在2歲前就出現在父母社群媒體中,預估到2030年可能導致740萬起身分竊盜案件,每年造成8億美元以上網路詐騙損失。
個資外洩風險高 數位童工問題浮現
有心人士可從照片背景、位置、制服校徽等細節,推敲出孩子的居住地、學校、年齡等個資,進而建立關係博取信任,可能造成跟蹤騷擾、詐騙、綁架等風險。
此外,隨著育兒網紅興起,原本的分享曬娃行為開始與商業掛鉤,衍生「數位童工」問題。這些孩子無法下班、無權拒絕,時間、勞力、情緒都被隱形剝削和商業化。
專家籲尊重孩子 給予數位自主權
公民參與改造媒體聯盟召集人許雅荏指出,美國已制定相關法規保護13歲以下兒童線上隱私,但台灣針對兒少隱私保護仍缺乏完整專法規範。
劉淑瓊強調,雖然家長公布孩子資訊的界線沒有標準答案,但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培養數位素養,讓孩子能為自己的數位存在作主,擁有「不被看見的權利」與「選擇被看見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