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額儲蓄明年衝5兆新高
主計總處最新預估,今年超額儲蓄升至4.79兆,寫歷年新高,明年更將一舉突破5兆元大關,達5.1兆元,反映閒置資金仍多,為經濟發展添隱憂。
主計總處官員說明,主因是出口成長幅度超過投資成長,投資動能其實不算弱,後續還要再觀察。
主計總處預估,今年超額儲蓄將達4.79兆,創新高,較5月底預估的4.09兆元上修;今年超額儲蓄率則從上次預測的15.25%,提升至17.51%。另外,主計總處首度預估明年超額儲蓄,更將達5.1兆元,首次突破5兆元大關。
「超額儲蓄」意即儲蓄與投資的差額,以主計總處上周公布的2025年預測數4.79兆元為例,則是國民儲蓄毛額11.98兆元減掉國內投資毛額7.19兆元。
過去一般解讀多是,若儲蓄與投資約略相等,未消費的資金被政府與企業用來投資新廠房、新技術,充分運用;若儲蓄遠大於投資,代表財富閒置,較不利未來經濟發展。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經濟預測科長黃耀民表示,上修超額儲蓄主因出口變好,據牛津經濟研究院8月最新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2.6%,較5月預測上修0.3個百分點,因此台灣經濟預測也上修。此外,近幾月AI產業帶動出口狀況,皆優於主計總處預期。
超額儲蓄持續衝高,是否反映投資動能不足、為經濟發展添隱憂?黃耀民說明,超額儲蓄上修主要是「出口成長力道實在太強」。他指出,事實上投資也是上修,投資動能不算弱,只是趕不上出口成長幅度。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分析,台灣民間選擇把錢存起來,最主要因素是未來不確定性高,國際市場面上,以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232條款、對等關稅20%等措施影響最深,雖然細節尚未確定,市場卻已高度關注,增加投資人觀望情緒。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則表示,央行過去發行過多貨幣,致資金沒有出路,房地產與股市是主要投資管道,如今房市冷卻,股市高檔震盪,加上川普關稅政策與美元資產風險,資金不敢出國投資,只能堆積在銀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