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健康台灣城市總體檢:資源多≠健康好,高雄敬陪末座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9月01日04:31 • 發布於 09月01日04:31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林慧淳 圖/陳德信攝
健康台灣城市總體檢:資源多≠健康好,高雄敬陪末座

一座城市的健康,不只取決於醫療資源多寡,更在於政策規劃力、跨域整合力與社區動員力。2025《康健》「2025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首度將「健康台灣」願景落在縣市的具體成績單上,檢視全台縣市在健康促進、篩檢與照護、環境、政策規劃與成果等5大構面、21項指標的表現,揭示六都與非六都的亮眼突破與落後警訊,也勾勒出「健康台灣」下一階段必須跨出的步伐。

2024年總統賴清德上任時喊出「健康台灣」的願景,設定8年內提升平均壽命、降低癌症死亡率、強化三高防治,這不只是一次健康政策的宣示,更是一場攸關每個人生命長短與生活品質的全面改革。

然而,健康從來不是一蹴可幾。目標喊得響亮,實際在執行面上,政策能不能走進村里巷口、跨進機構校園,考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決心和行動力。

台灣各地居民的生活樣貌差異極大,例如在東部、偏鄉,可能連基本的醫療資源都不充足,而在都會區,高工時、久坐不動與外食文化,又讓慢性病防不勝防。當中央提出「888慢病照護計畫」,要讓80%的三高病人加入照護網、接受衛教並成功控制病情,這樣的標準,各縣市真能達成嗎?

《康健》啟動「2025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從健康促進、篩檢與照護、結果、環境、政策規劃等5大構面、共21個指標,深入評估各縣市在癌症與慢性病防治上的具體作為,追蹤各地的健康樣貌與治理表現,如何整合社區資源、推動篩檢普及、落實衛教行動與行為改變,以達到真正的「健康台灣」。

在這場健康競賽中,你的縣市準備好了嗎?

台北市穩居第一,台南市奪亞軍好成績

首先,六都組由台北市奪冠、台南市緊追其後獲得亞軍(見表1)。

台北市在「健康促進」與「結果」2構面均表現第一,顯示從政策推動到實際成效均有亮眼成果;「環境」、「政策規劃」亦排名前段班,雖然在「篩檢與照護」構面表現較弱,僅列六都之末,但總分仍穩居冠軍(見表2)。

「首善之都資源雄厚,奪冠並不令人意外,」陽明交通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郭憲文指出,台北市多年來以健康城市架構進行治理,跨局處協作成熟,指標呈現明確。在「政策規劃」構面中,空氣污染防制與兒童氣喘防治的資源整合案尤為突出,展現系統性治理能力。

癌症篩檢率及成人預防保健利用率方面,雖因民眾多傾向自費健檢,使公費篩檢率偏低,但今年的數據顯示已有提升,反映出市府針對高齡族群增加健檢補助的政策正在發揮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資源多寡並非健康成績的唯一決定因素。台南市雖然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卻以強大的政策規劃力脫穎而出,該構面獲得評審一致好評,拿到六都中的最高分,「健康促進」、「篩檢與照護」亦皆為第2名,總成績僅次於台北市。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陳秀熙指出,台南市推動的「臺南愛篩檢」數位平台及LINE@共照雲,有效整合預防保健資源,兼具公平性、影響力與創新性,不僅有實證成效,也具延續與擴充潛力,堪為中央推動健康政策的參考典範。

台南的經驗顯示,即使資源有限,只要有創新策略、在地深耕與整合實力,照樣能創造與資源豐沛城市比肩、甚至超越的健康治理成果。

高雄市敬陪末座,城鄉差距、產業結構是最大挑戰

六都組中讓人訝異的是高雄市,同為大都會區,卻名列六都之末。細看各構面與指標表現,最大問題在於「結果」分數偏低,癌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自殺率皆為六都最高,糖尿病和慢性腎臟病死亡率也高於多數城市。

奇美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及預防醫學科主任蔡孟修直言,高雄市雖有資源、也有醫療實力,但偏重醫療端介入,對前端預防、健康促進與社區行為改變著墨不足。加上高雄市包含了原來縣區,幅員廣大、偏鄉地區眾多,醫療和健康上都存有顯著的城鄉差距,因而拖累了整體表現。

曾任環保署副署長,律師詹順貴則認為,這是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拉扯。他指出,台灣長期將重工業區設置於中南部,空氣品質居於先天劣勢,尤其高雄更是空品「重災區」,空氣污染恐影響當地居民的癌症死亡率。

地方政府應積極輔導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業轉型,他認為,如此不僅能提升產業競爭力,更能顯著降低污染排放,改善空氣和水質等環境層面,最終對居民健康產生全面性的改善。

「其實多年來,高雄已經做了許多改變,只是從健康的結果面來看,還需要時間來顯現,」詹順貴說。

小城市也有大作為,彰化縣、嘉義市獲非六都冠亞軍

反觀非六都組的冠亞軍彰化縣、嘉義市(見表1),均是政策方向明確並貫徹執行。

彰化縣是台灣本島面積最小、全國人口最多的縣,可說是「地狹人稠」,不過20年來衛生局長葉彥伯以「預防先行」的健康策略,在癌症防治、慢性病管理等方向的規劃,獲得歷任不分藍綠首長的支持。

郭憲文認為,透過大量篩檢、早期診斷、立即治療,是預防醫學上「次級預防」的最佳實踐,彰化縣的政策規劃涵蓋到所有年齡層,完整而全面。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理事長吳玉琴也認為,政策很有延續性,「尤其是鼓勵學童養成運動習慣的『一元慢跑』,未來有潛力成為特色城市文化。」

相比之下,嘉義市只有60平方公里、26萬人口,是實質意義上的「小城市」,卻憑藉「健康促進」第1,以及「篩檢與照護」、「政策規劃」均列第3名的成績,躋身非六都亞軍(見表2)。

嘉義市的醫療資源充足,是中南部醫療照護的樞紐,連鄰近的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民都會前去就醫。

挾著完善醫療網絡優勢,嘉義市將政策朝健康生活型態延伸,陳秀熙認為,市府推動增肌運動、打造高齡友善環境,並結合NGO資源,是公部門推動健康促進的典範。

蔡孟修也稱讚,「銀養好食光」計劃開發符合長者口感與營養需求的軟質餐食,並整合便當業者和線上訂餐配送平台,讓長者和家屬可自由選擇訂購想吃的營養軟質餐,突破高齡供餐「菜色單一、運送困難」的限制,貼近長輩的日常生活。

彰化縣與嘉義市的優異成績也顯示,只要政策思路清晰、執行落實到位,無論是大都會區或小縣市,依舊能在健康治理中脫穎而出。

健康不平等!社經地位是關鍵,新竹縣市、嘉義縣市成對比

本次調查結果也觀察到,同為相鄰縣市,成績卻有明顯差距,以新竹縣市和嘉義縣市為代表。

新竹市在非六都縣市中排名第3、新竹縣則落到12名,而嘉義市躋身亞軍、嘉義縣則是後段班的11名,郭憲文認為,這是因為縣市成績和其社經結構有深刻連動。

他指出,「健康不平等」與人們的社經地位息息相關,歐洲一項橫跨9國的大型研究以「教育程度」作為指標,研究社經地位與死亡率的關聯,結果顯示,教育程度最高的男性,死亡率比教育程度最低者降低43%、女性則降低29%,「這是因為社經地位會影響人的健康素養、健康行為,包括飲食攝取、運動量、求醫行為等,最終會連動疾病情況和死亡率。」

以新竹為例,新竹市因科學園區帶動高收入、高教育人口聚集,健康意識與預防醫療參與度較高,形成良性循環;新竹縣則幅員較廣、城鄉差距大,醫療與運動資源分布不足,服務觸及難度高。

同樣地,嘉義市醫療資源集中、生活圈緊湊,長期推動高齡友善與社區健康促進成效佳;嘉義縣則因以農業為主、人口老化快且交通不便,預防保健與篩檢參與度受限。

縣市間在人口組成、產業結構與資源分配上的差距,是長年累積形成,難道牢不可破?「所以施政上,預防保健一定要做,透過政策努力,一定有差,」陳秀熙強調。

首先,應優先強化弱勢族群和偏鄉地區的服務。法國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雖然改善健康行為能提升整體健康水準,但如果缺乏專門針對弱勢的政策,單純全面性介入,反而可能擴大社會健康不平等。「一定要重視社會福利層面,因為當人們連基本生活都過不好時,談健康促進會更困難,」蔡孟修指出。

郭憲文和陳秀熙不約而同強調,縣市施政應著重於健康促進,而非過度強調醫療照護、或僅以篩檢為主。「篩檢是手段,早發現早治療固然重要,但若能提前到健康意識、健康行為的營造,從根本就能減少疾病發生,」陳秀熙說。

為達成「健康台灣」目標,各城市下一步往哪走?

當醫師總統賴清德一再標榜強調要落實「健康台灣」,並訂出明確策略和目標,城市還要關注哪些重點?

1. 跨局處合作,健康不只衛生局的事:

專家一致認為,要達成中央「健康台灣」的長期願景,地方城市的健康策略必須跳脫「衛生局單打獨鬥」的舊模式,進入跨局處合作的新階段。國際上健康城市的經驗顯示,健康不只是醫療與公共衛生的議題,更牽涉到教育、社會、勞工、環保、運動、都市計劃等政策面向。

詹順貴也強調,城市治理必須將健康納入所有政策決策中, 從空氣品質、污水處理到綠地保留,都會影響居民的壽命與生活品質。

2. 領導者應加強公共衛生素養:

縣市長或衛生局長的公衛素養,也是決定政策走向的重要關鍵。郭憲文舉例,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台南市衛生局長李翠鳳都具公共衛生背景,能將數據轉化為可執行的政策。

3. 完善疫苗策略-傳染病與慢性病交會點:

若要提高健康餘命,「疫苗注射是非常重要的預防醫學策略,」蔡孟修強調。

成人疫苗接種在台灣長期被忽視,與兒童疫苗有完整接種手冊、明確時程不同,「成人常因為『沒有人提醒』,導致接種率偏低,」台大醫院家醫部主任程劭儀指出,疫苗策略與慢性病防治息息相關,尤其帶狀疱疹更是高齡族群與免疫力下降者的重大威脅。

程劭儀認為,近年已有多個縣市啟動有條件的補助帶狀疱疹疫苗,提供免費接種,不符公費資格者,也建議在經濟許可之下主動接種。

除了帶狀疱疹,程劭儀也指出,成人應接種的疫苗還包括每年施打的流感與新冠肺炎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每10年一次的白喉、百日咳與破傷風混合疫苗、HPV疫苗、水痘、麻疹、德國麻疹及A、B型肝炎等疫苗。這些資訊屬於預防醫學,多半只有家庭醫學科醫師會系統性提醒與安排。

因此,「強化家醫制度」是提升成人疫苗覆蓋率的關鍵。程劭儀呼籲各縣市政府應投入資源,建立完整的家醫網絡,特別在社區端落實預防醫學,讓疫苗政策真正發揮保護大眾健康的作用。

4. 強化心理韌性與社會支持系統:

心理健康已成新興公共衛生議題,亟需納入城市政策核心。蔡孟修認為,目前各縣市較少聚焦於此,未來政策應更全面涵蓋睡眠品質、壓力管理與情緒支持,尤其關注中壯年與青年族群的心理壓力。

5. 推動智慧健康,縮短城鄉差距:

智慧健康的推進是縮短城鄉差距的關鍵一步。台東在原住民社區導入資訊化健康管理,讓篩檢、追蹤與衛教更即時,提升健康識能與就醫可近性。蔡孟修認為,結合5G、AI與穿戴裝置,能長期監測慢性病患,也能即時回饋政策成效,讓城市健康治理更具前瞻性。

看更多調查結果:2025年《康健》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 健康台灣城市總體檢

健康資訊不漏接!加入【康健雜誌Line好友】

延伸閱讀:

2025健康城市〉台北市勇奪六都第一,蔣萬安:要讓市民有感健康

長輩比例全國最高 嘉義縣掌握民眾生活脈絡提高打疫苗CP值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03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4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5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6

蔡依林9點半就寢、郭富城晚睡早起 醫師給出真正評論…

信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