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流口水,沒事?小心是健康出狀況!中醫師提出中醫治療、日常保健來改善
早上醒來,枕頭老是濕濕的?你以為是太累睡太熟所致,中醫師提醒,其實是身體在提醒:「當心,可能是脾、胃、肝、腎正在吶喊!」快尋求中醫師做治療、調養,就能改善口水四溢問題。
Dr.Nice 松山欣悅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梁世瀅表示,就中醫來說,口水屬於「津液」的一種,正常情況下應該由脾胃運化、腎氣固攝,應該是好好地被吸收或分布到全身。不應該在睡覺時無意識地從嘴角流出來。造成睡覺流口水的常見原因有三:
脾虛濕盛型:最常見的證型
張小姐,32 歲,上班族,平常工作忙碌,常常外食又愛喝手搖飲。最近她發現每天早上起來枕頭都濕一大片,常常覺得食慾差,吃一點東西就脹氣,大便也常常黏馬桶。
經診斷發現,患者舌苔白膩,屬於脾虛濕盛型。開以四君子湯合茯苓、薏苡仁,健脾化濕,且建議她晚餐減少冰冷飲料,每天飯後散步 15 分鐘。1 個月後,流口水明顯減少,精神好很多,連同事都說她「臉色變亮了」。
脾是中醫裡「運化水濕」的主角,脾虛就是脾的功能差了,水分沒辦法好好代謝,就會變成「濕氣」,時間久了就容易變成涎液往外流。檢視一下,你可能身體的症狀:
- 吃得不多,但常覺得胃脹、食慾差
- 舌苔白白厚厚的,看起來像一層膜
- 白帶多、大便黏或不成形
- 睡醒覺得沒睡飽、精神差
這種體質常見於長期外食族、久坐不動族、喝水太多、常吃冰冷食物者。梁世瀅建議,這類人日常可多攝取四神湯、淮山茯苓湯,並避免冰品與甜食,飯後可散步,幫助消化。
腎陽虛型:常見於年長者
58 歲的李先生,是名退休工程師。平常晚上常要起來上廁所 2~3 次,怕冷、手腳冰冰,最近早上發現枕頭濕濕的,甚至連午睡也會流口水。他覺得自己越來越疲累,性功能也不如以前。
經診斷,其舌頭胖大有齒痕,屬於腎陽虛型。開立右歸丸加杜仲、巴戟天,幫助溫補腎陽。囑咐他少熬夜、多泡腳,平常多吃黑豆、羊肉等溫補食材。3 週後,他夜尿次數減少,手腳暖和不少,口水也不再像以前一樣流個不停。
梁世瀅進一步說明,腎在中醫中有「固攝」的功能,簡單來說就是「收住水分」。當腎陽不足,就像閥門壞掉,控制不住水,口水也容易睡覺時慢慢流出來。請檢視,你可能身體的症狀:
- 夜尿多、容易怕冷、手腳冰冰
- 小腿水腫或早上眼皮腫
- 舌頭胖大,有齒痕,像是咬到過的痕跡
- 性功能下降、常常覺得累
這種體質常見於更年期後女性、久病體虛者、熬夜工作族。梁世瀅建議,日常可多吃溫補食材如黑豆、枸杞、杜仲豬腰湯,且一定要避免過度勞累與熬夜。
陰虛內熱型:火氣在裡面,不是真熱
40 歲的李小姐,是一名補習班老師。長期晚睡批改作業,最近突然覺得口乾舌燥,睡眠品質差,半夜常常驚醒。每天早上起床,枕頭都有明顯濕痕,舌頭紅,苔很少。
經診斷,患者屬於陰虛內熱型。醫師開了天王補心丹合麥冬、百合,滋陰清虛熱。建議她減少咖啡、辛辣食物,改喝百合蓮子湯調養。治療 6 週後,她的睡眠改善許多,不再半夜驚醒,口水外流的情況也跟著減少。
梁世瀅強調,身體「陰液」不足,就會出現虛火,也可能讓津液亂跑。這時候,雖然不是真的發燒,卻有口乾舌燥、睡不好、煩躁燥熱的症狀,也可能會流口水,尤其是入睡初期,或半夜醒來後發現枕頭濕。快檢視你的症狀:
- 睡眠不好、夢多、半夜醒來後難再入睡
- 手心腳心熱、午后臉潮紅
- 舌紅少苔,甚至出現裂紋
- 覺得口乾但又不愛喝水
這種體質常見於工作壓力大、晚睡者、常吃補品但沒調陰的人。梁醫師建議,日常可喝百合蓮子湯、麥冬茶,避免吃炸物、辣食,且要避免補過頭。
梁世瀅提醒,睡覺流口水看似小問題,其實反映了身體「津液運行」出了狀況。從中醫角度來看,不同體質有不同的原因,找到根本,對症調理,流口水的問題就能大幅改善。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