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手機市占大風吹!vivo超車OPPO躋身老三,兩大中國「兄弟品牌」如何捉對廝殺?
台灣手機市場罕見洗牌,根據市調機構ePrice統計, 多年來都僅次蘋果、三星,穩坐第三名位置的OPPO,於今年五月銷量、銷售額兩大數據雙雙被vivo超車。
vivo和OPPO於6月23日和6月24日相繼發表新機,回應了這場「洗牌」的看法和策略布局。同樣往中高階定位邁進,但一邊是機海戰術、一邊是精簡產品線,當年同出一脈的兩個品牌,如今目標相同,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
vivo:機海戰術,拚女性用戶
其實vivo近年的好表現不只在台灣,Counterpoint第一季全球手機銷量報告中特別點出,在全球前五大手機品牌中,vivo的營收增長最快,年增長20%,尤其在中國和印度市場快速成長。
從vivo近年的動向看來,策略是大量新機、囊括不同價位和定位的「機海戰術」,XYZ三大產品線,每條產品線裡都還有多款不同等級的機種。vivo台灣總經理陳怡婷於6月23日活動中就指出,vivo下半年幾乎「每個月都有新機」,力拚全年銷量成長25%,銷售額成長挑戰50%。與近年OPPO精簡產品線、集中資源形成不同。
6月23日在台灣發表的X200 FE(Fit Edition)更是拓展了一條新路線,主要鎖定女性用戶,同樣是高階旗艦機等級的性能,但強調輕薄設計、時尚外型、柔和色彩為包裝,希望鎖定18至30歲族群的女性購買。
全產品線價位覆蓋市場的範圍也非常廣,今年1月推出的Y04(4G/128G)售價僅新台幣4,490元,而去年底上市的旗艦機 X200 Pro(16G/512G)則定價高達37,990元,近八倍價差,反映出vivo試圖以全價位佈局搶佔不同消費者需求。
OPPO:精簡機種,集中火力搶中高階
面對vivo超車的挑戰,OPPO台灣總經理劉金於6月24日受訪指出,市占和銷量這類短期波動,並不是唯一指標,強調OPPO今年正在進行品牌深化階段,往中高階前進,因此這個階段更重視用戶關係經營、生態系建構,關注品牌均衡發展,「OPPO還是市場的重要玩家,我們樂見產業友商一起來滿足消費者需求。」
銷量和銷售額雙雙被超車,似乎是過去以中低階手機為主力的OPPO,在往中高階轉型過程中付出的代價。
OPPO近年反覆強調中高階轉型策略,成績也不俗,劉金指出,內部期待高中低階手機佔比分別為3:6:1,今年1到4月,800美金(約新台幣2.4萬元)的手機年增長3.8倍。從同系列手機中的對比,也能看到消費者往最貴的機種移動的趨勢,比如去年Reno 13系列中,Pro的銷量占比也高達80%。
因此,今年發表的Reno 14 Pro也同樣延續Pro最高新台幣2.3萬元定價,並以AI功能作為主要亮點。
OPPO想拚的中高階有多「高」,從去年發表的摺疊機Find N系列可以看出野心。Find N5要價約新台幣6.1萬元,是OPPO產品線中史上最高價的一支手機,OPPO海外營銷服務總裁張洲川於去年採訪中坦言,在品質和成本的取捨中,OPPO把品質放在第一位,所以價格才難以壓低。
雖然Find N5延後到2026才有機會引進台灣,不過可以看出OPPO為了往中高階品牌轉移,目前正處在「拚價值不拚價格」的階段,也可能因此犧牲了中低階銷量的優勢。
對於品牌的未來策略,劉金用了一個相當「詩意」的比喻:「高高的山」代表對產品品質的追求;「長長的坡」象徵戰略上的耐心;「寬寬的河」指的是組織與通路布局達到營運效率;「厚厚的雪」,則是市場回報與用戶口碑的累積,需要時間沈澱,也將成為品牌能否長期發展的關鍵指標。
OPPO和vivo兩家手機品牌都是在2000年初期從中國集團步步高裡分割出來的公司,曾經的兄弟如今成為最激烈纏鬥的競爭者,長期策略同樣往中高階邁進,但vivo選擇機海戰術、擴大戰場範圍,OPPO則選擇精簡產品線、集中資源衝刺。
兩者所代表的,是中國品牌如何在全球飽和的手機市場中,尋找各自定位的不同解法。目前在數據上由vivo暫時超車領先,不過這場爭奪戰還沒有結束,近期從台灣市場的角度,也許可以一窺競爭的輪廓。
延伸閱讀:OPPO推Find N5大摺疊機,對折厚度跟iPhone差不多!突破摺疊機4大痛點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好市多推外送服務,直攻「即時零售」新戰場!momo、酷澎將是下波衝擊?
輝達重金搶台灣人才!碩士150萬起跳、資深的年薪550萬⋯台積電、聯發科、鴻海待遇一圖看懂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