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冷淡買舊不買新 北市老屋交易成主流
房價高居不下,加上房貸緊縮,民眾購屋逐漸傾向「新不如舊」。永慶房屋發現,各大都會區中,台中、台南與高雄中古屋與預售屋價差幅度均突破80%,台北市屋齡30年以上住宅更成為最近1年的交易主流。另外,台灣房屋統計雙北市今(2025)年上半年的實價登錄情況,新北市淡水區奪得低總價熱區寶座,台北市低總價宅熱點則在林森北路。
由於營建成本增加,加上預售屋售價往往含有對該地區未來房價的期待,因此預售價格通常會比中古屋高出一截。根據內政部時價登錄資訊,七大都會區2020年至今,中古屋與預售屋總價差明顯擴大,台中市相差幅度最高,今年1至5月已經達到103.1%,高雄與台南的差距也分別來到86.1%與83.6%;僅桃園市因供給量大,近年預售屋價格上漲力道收斂,價差僅37.8%。
台北市由於房價原本就高,新成屋的成本高昂,價格更是「高不可攀」;相較之下,屋齡超過30年的中古屋因入手門檻較低,又大多位於發展成熟的市區,反而成為自住、首購族進場的主流選項,出現「新不如舊」現象。在台北市的12個行政區中,除了內湖與南港,近1年內成交主力都是「老宅」,以全市情況觀察,屋齡30年以上的中古屋整體交易數,是屋齡5年以下新屋的近5倍。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分析,央行進行大幅度信用管制,加上銀行限貸情況未解,隨著政策、利率與通膨環境持續變動,預期買方未來會更重視「價格可負擔」與「實用性」,因此中古屋仍具優勢,反而是新成屋要仰賴重大建設題材或品牌建商帶動,才能衝高買氣。
台灣房屋則統計雙北市今年上半年的實價登錄資料,總價在1,200萬元以下的住宅買賣,以淡水區625件奪下寶座,新市鎮的新市二路三段成為低總價宅最熱門地段,其次為板橋區與三重區。單看台北市則以中山區114件居首,最熱門路段為「林森北路」。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