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磨一劍!他發明寶島甘露梨成市場主流 補好補滿台灣水梨拼圖
寶島甘露梨逐漸進入盛產期,背後有著苗栗縣卓蘭鎮農友劉申權歷經24年的努力,育成並取得寶島甘露梨品種權,花苞(俗稱梨穗)不用進口,耐高溫強日照,晚熟大果等特性,補好補滿台灣水梨的拼圖,近年來更是成市場的主流之一。
甘露梨體型碩大是消費者第一印象,苗栗縣公館鄉農會前總幹事古雪雲2012年的碩士論文,研究「從技術創新與文化鑲嵌看苗栗地區梨作轉型」,她認為甘露梨補好補滿台灣水梨產業,本土花苞,沒有從日本、中國大陸進口等風險,且氣候越來越極端,甘露梨又能適應高溫強日照,且屬於晚熟大果,果肉比超過8成以上,2018年品種權一出,栽種面積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74歲劉申權24年磨一劍,育成寶島甘露梨,他原先在卓蘭市區經營機車行,但使命必達的個性,車主如果急著用車,他不睡覺也要修好交車,讓他的機車行的生意特好,身體也累壞了,心律嚴重不整,甚至停止跳動幾秒鐘,聽了醫囑離開壓力源,接收橫山梨果園。
「一開始種梨的成績不好,倒是心律不整毛病不藥而癒了!」劉申權說,早期花苞走私進口,漁船沒有適當的設備,或是躲避查緝,丟進海中再拋起來,因此失敗率極高,成功率僅約一成。
他心中也萌生要有自己品種的想法,1994年到農業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學習育種,本土、核小、果大、耐冷藏、 甜度、水分等一一打分數,十幾年歷經無數次失敗,直到TS161出現。
劉申權說,寶島甘露梨TS161的父本是台中2號、母本是新興梨,兩者都是早熟品種,因此7月間採收,效果都不理想,直到他送給頭屋鄉一名友人試吃,選出最好吃的是8月20日採收的果實,他從冷藏庫找出來品嘗,才恍然大悟,寶島甘露梨屬晚熟種,具備新穎性、可區別性、一致性、穩定性,2018年3月23日取得品種權證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