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地衣也偷採!疑中國極地科學家盜賣植物
[NOWnews今日新聞] 中國社群平臺上近日有網友爆料,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人在販賣「一百年長一毫米」的「南極地衣」,該帳號還在出售南極考察隊服、徽章等,疑似是中國南極科考隊人員。在媒體曝光後,相關商品已經下架,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也出手調查。
據中國《極目新聞》、《揚子晚報》等報導,有網友在二手交易平臺「閒魚」上發現,有人在販售「整箱南極地衣,長在石頭上,一百年長1毫米,共約11塊,南極原裝」,標價人民幣2萬2250元(約新台幣9萬3816元);還有其他多款南極地衣售價幾百到幾千元人民幣不等,甚至還有標價人民幣30萬元(約新台幣126.5萬)的稀有南極陸地植物。
中媒記者假裝網友詢問30萬的南極陸地植物時,賣家說「不知道具體品種,但肯定來自南極」,還稱可以驗貨。而另名記者詢問南極地衣是否是從南極帶回,賣家一開始說「今年帶回來的,朋友的,必須南極的」,隨後又改口說是雲南樹林的地衣,跟南極是同類型,不是南極的。
此外,除了南極地衣外,網友也發現該名賣家的賣場中,還有販售中國南極科考隊的隊服、徽章等商品,懷疑帳號持有者是中國的科考隊隊員。不過在19日消息被爆出後,該賣家的主頁已經將商品全都下架。
地衣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是一種真菌與藻類互惠共生的特殊低等植物,因其能夠適應南極洲沙漠般的乾燥和極度寒冷的環境,是分佈最廣、種類最多的南極土著植物。因生存在極端低溫、強輻射、乾旱環境下,南極地衣生長速度極為緩慢,每100年只能生長0.2-1毫米,是地球上最慢的生命體之一。但它們作為南極陸地生態系統的唯一初級生產者,能夠固氮、分解岩石,為微生物、昆蟲等提供生存基礎。其生物量佔據南極無冰區面積的0.3%,卻是維持南極地區整個食物鏈的關鍵,而且其抗凍、抗輻射等特性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工作人員19日表示,目前已向二手交易平台發送律師函,違規商品已下架。至於該售賣者是否為極地科考人員,其售賣的植物是否為從南極帶回的,還在調查中。
一名曾經參加過南極科學考察的專家說明,科考隊員去南極之前都要接受南極環境保護的培訓,對於對南極動植物進行研究或者採集標本,事前需要經過國家極地辦或者國際南極條約組織批准,在特定範圍內開展。採集的標本只能用於科學研究或者公益事業,不應用于商用目的。
中國律師說明,南極的地衣等植被受到《南極條約》等國際公約的保護,另據中國野生植物保護法規規定,販售和收購受保護植物者,恐遭處違法所得10倍以下罰款。如果該行為構成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製品罪,情節嚴重的還會依刑法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但如果地衣不是從南極帶回的,卻宣稱是南極帶回的進行售賣,律師也指出,可能被認定是欺詐,需要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