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險投保熱度續升 保費與件數齊創新高
俗稱手機險的行動裝置險,持續穩坐產險市場「人氣王」寶座,且隨著各大品牌陸續推出高價旗艦機,民眾投保熱度不減。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去(2024)年手機險保費收入突破5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今(2025)年前5月累計投保金額達22.46億元,雖然年增幅僅約4%,但市場規模仍維持高檔,顯示消費者對手機保障的需求強勁。
統計數據顯示,手機險投保件數近3年逐年成長,自2022年的153.18萬件,增至去年的172.99萬件,年成長超過12%;同期保費收入亦由47.69億元上揚至51.35億元。產險業者指出,高階智慧型手機的零組件與維修費用昂貴,一旦受損,保戶對保險給付的感受相當明顯,成為手機險續保與新投保的重要推力。
產險業者分析,智慧型手機均價連年上漲,加上AI、高階攝影與大容量儲存等功能加持,單機售價動輒破3萬元,甚至逼近5萬元,使得消費者投保願意升高,以分散損壞或失竊帶來的高額維修與換機成本。
然而,在市場需求提高的同時,伴隨而來的是理賠件數與金額增加。去年手機險理賠件數為13.89萬件,較2022年的12.11萬件大增逾1.7萬件;賠償金額則從13.27億元攀升至17.59億元,推升損率由29.96%升至34.71%,衝上近3年最高。
不過,今年前5月市場損率出現改善跡象,從去年同期的31.74%降至28.32%,主要受惠於新機耐用度提升、消費者使用習慣改善,以及保險公司加強風險控管,例如調整承保條款、加強出險審核等。雖然損率下降,但前5月理賠金額仍有6.36億元,可見手機損壞、失竊等事故仍不可小覷。
展望後市,產險業界預估,2025年AI功能全面滲透到高階與中高階手機市場,智慧型手機均價可望再漲5%,全年行動裝置險簽單保費有機會逼近55億元,投保件數也將再刷新高。對保戶而言,手機險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附加保障,而是高價手機不可或缺的防護網。
業者提醒,消費者在投保手機險前,應仔細確認保障範圍與除外責任,比如是否涵蓋人為損壞、遺失或失竊,以及理賠上限與自負額,以避免發生爭議。由於手機科技與價格不斷攀高,如何在保障需求與保費成本之間取得平衡,將是未來手機險市場關注的焦點。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