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困境壓頂!台中精機黃明和:40多年最慘一役,活下去只能靠自己轉型
作者:財訊雙週刊/游筱燕
8月8日午後,「烏克蘭跨黨派國會議員訪問團」前往台中精機廠區,探討未來雙方深化合作的可能性。
當日上午才接受《財訊》專訪的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午餐還沒來得及入口,一邊忙著準備下午的簡報資料,一邊說:「工具機是工業之母,是所有工業生產的基礎。無論製作武器、子彈、無人機,都需要工具機。俄烏戰爭後,我們不能再賣到俄羅斯,就轉向烏克蘭,一年也能賣出上百台。」
美國日前公告,對台灣出口產品採「原有稅率再疊加20%對等關稅」,讓機械及工具機業成為傳產中首當其衝的「海嘯第一排」。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指出,台灣輸美工具機原本稅率約2至5%、零組件約8%,加上20%關稅後,實際稅負約達25%。相較之下,日、韓過去銷美免關稅,如今僅課15%,如果稅率確定,屆時台灣與日、韓的稅率差距拉大至10個百分點,「對產業衝擊之大,前所未見。」
台中精機是工具機界的代表企業之一,甫歡慶70周年。早年因財務槓桿擴張過大,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瀕臨破產並且下市重整。
《財訊》雙週刊指出,黃明和是家中老四,在哥哥們賣掉持股、遠走海外的情況下,他毅然挑起公司重擔,其後不僅還清67億元債務,更興建國內工具機產業首座智慧化示範工廠,成為內銷第一大廠。年營收逾50億元,營收區域占比為台灣、中國、其他國家各1/3。
下游廠觀望減單 市況轉冷
但即使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他也直言:「這是我從業40多年來,最慘的一次。」他說,工具機產業面臨三重困境—首先是「直接」衝擊,輸美占比高的公司首當其衝。其次是「間接」衝擊。下游的水五金、手工具、自行車等產業因關稅而觀望,對工具機下單轉趨保守,甚至已有廠商實施做4休3。
第3則是匯率影響。台幣自32元兌1美元升值到29元多,差距逾10%,在前置期與交期長的工具機產業中,「等於去年出貨、今年收款的訂單全數賠掉,還沒出貨的訂單也賠。升值效應無法反映給客戶,要生存就得接單,只能少賠一點,不然怎麼活下去,難道要放無薪假?」
更多財訊雙週刊文章
看懂稅收真相!超徵和你想的不一樣 罔顧財政紀律將造成債留子孫
比亞迪繞道登台 加速重整對中規範 不只汽車、風電也有疑慮 產業防線、法規應同步升級
顯示全部
留言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