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公投最後一場辯論,童子賢交鋒莊瑞雄!「台灣人最關心的3件事」雙方論點是什麼?
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投票,中選會在投票前舉辦5場意見發表會,最後一場辯論會於15日晚上登場,正方代表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反方則由民進黨立委莊瑞雄應戰。
雙方針對公投案主文「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各自發表主張,以「能源重要性」、「核能安全」與「核廢料」三大核心進行辯論,童子賢強調「核能減碳、穩定供電」,反方則以屏東在地身份,透露家鄉40年來承受的恐懼,呼籲「放過我的故鄉」。
能源重要性:不排碳電力是競爭力,還是在地人的夢魘?
童子賢在辯論開場就強調「台灣不只需要電,台灣需要的是經濟實惠的電、高品質與穩定的電、降低污染與不排碳的電。」從產業角度提出警告,指出當前能源政策與經濟現實脫鉤。
他表示,儘管2025年上半年台灣半導體和AI產業出口產值已超越2023年一整年,但這些「護國神山」以及「算力即國力」的國家戰略,是建立在不排碳的電力供應上。他表示,隨著全球碳關稅即將來臨,若台灣的電力碳排過高,將嚴重削弱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應該讓核能跟綠能攜手,達到核綠共存,才能增加競爭力。
莊瑞雄第一輪發言時表示,核三營運40年時間到本來就要除役,要重啟會有另一段程序,全世界沒有一個核電廠重啟過,屏東核三廠已經為台灣社會貢獻40年經濟發展,「減碳、救地球我都同意,但誰來救屏東?」並表示重啟核三是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下一步就是連核二廠也要重啟,後面的夢魘很可怕。
核能安全:是與時俱進的工具,還是潘朵拉的盒子?
童子賢表示,應支持核能作為台灣能源選項,以理性、科學、務實的態度看待核能。他強調,隨著科技進步,現代核能技術的安全水準已大幅提升,就像手機的防水技術日新月異,不應該再用數十年前的眼光將核能「妖魔化」。呼籲社會應回歸「理性科學」,正視核能可以做為穩定且潔淨的能源。
然而,莊瑞雄對此提出強烈反駁,認為討論核能安全,必須誠實面對台灣在地居民心中的不安。他形容核三廠是南灣旁「兩顆大鳳梨」,外地人看了新奇,在地人卻是心驚膽跳。「在國家公園旁興建核電廠本身就是威權時代不科學、不理性的產物。」莊瑞雄強調,核三已運轉40年屆滿,依法必須除役,同時他痛陳,台北市缺電,卻要屏東繼續當「40年的熱水器」,對屏東人不公平。
核廢料:可控的技術問題,還是鄰避的無解難題?
針對核廢料議題,童子賢提出數據反駁台灣土地狹小、不適合處理核廢料的說法。
童子賢以土地面積比台灣更小但核電佔比更高的比利時,以及地理條件與台灣相似的瑞士為例,說明全球目前有超過400座核能機組運行,且採用核能的先進國家佔全球現代文明經濟產值的95%以上,這些國家難道沒有思考過核廢料問題。他認為,核廢料是技術問題,應交由專業解決。
童子賢更進一步指出,相較於火力發電將PM2.5與二氧化碳等廢料直接排入大氣,核能將廢料集中保管,是一種「最負責任」的發電方式。
莊瑞雄則以「將心比心」的角度回應。他舉例,2012年台電曾計畫在童子賢的故鄉花蓮秀林鄉進行地質鑽探,作為高階核廢料的選址預定地,當時遭到時任立委蕭美琴及地方人士強烈反對,最終台電道歉封井。
莊瑞雄直接詰問童子賢:「如果你的故鄉旁邊要放高階核廢料,你會贊成嗎?」他沉痛表示,屏東人為台灣經濟貢獻了40年,不應被當成「二等國民」,繼續忍受核廢料的威脅,並呼籲「放了我們吧」。
距離8月23日的投票日僅剩一周,辯論的聲響終將沉澱,取而代之的是每一位公民的選票。這一票不僅決定一座核電廠的去留,更對台灣未來能源配比、產業路徑、環境樣貌做出決定。
延伸閱讀:三元能源火災讓台泥痛失110億元!內部調查:30億元消防系統完全失能,董事長帶頭減薪20%
延伸閱讀
電支大戰升溫!LINE Pay 7月營收年增25%:一卡通、街口、全支付,三強鼎立掀變局?
線上免費課程大集結!AI代理、機器學習、提示工程…熱門課程一次整理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