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公投同意高於不同意 環團:藍白動員未過門檻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3日電)核三重啟公投,包含新北、屏東、蘭嶼等與核電廠、核廢料直接相關的地區,都開出同意大於不同意的票數。環團認為,此次國民黨和民眾黨雖進行了大規模動員,但仍未達到公投門檻,顯示動員效果不佳。
由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於立法院提案通過的核三重啟公投與7位立法委員罷免案同時舉行,公投主文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
這次全國性公投案投票權人為2000萬2091人;依公投法規定,有效同意票須多於不同意票,且同意票達投票權人總額1/4以上即為通過,過關門檻至少要有500萬523張同意票。
核三廠所在的屏東縣選委會指出,屏東縣的投票率是31%,開出結果是同意票大於不同意。同意票為12萬720票、不同意票為9萬460票,相差3萬260票。
目前台灣低階核廢料放置在蘭嶼貯存場,達仁鄉南田村也被政府選為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址之一。這次投票結果為同意票344票、不同意票181票、無效票10票,總計535票,投票率約12.2%。
新北市鄰近核一、二、四或所在的行政區,包括貢寮及三芝、石門、金山、萬里等區民眾投票率僅約2成,但同意核三重啟同意票數仍大於不同意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林正原告訴中央社記者,其實過去與核能相關的公投,在一些被視為國民黨或擁核傳統票倉的地區,例如新北、蘭嶼,同意票確實高於不同意票。
林正原認為,核電議題在台灣被高度政治化,成為藍綠對抗的焦點,只要一個政黨支持核電,另一個政黨反對,該議題就會被不斷地政治動員和操弄。國民黨和民眾黨雖進行了大規模動員,但仍未達到公投門檻,顯示動員成果不成功。
林正原指出,儘管能源政策難以與政治脫鉤,但觀察2024年總統大選,三黨候選人對於發展再生能源和增加天然氣供應方面存在共識,僅在核電議題上仍有高度分歧;但在本次公投之後,已確認核三不會重啟,且「非核家園」應已成為一項既定政策。(編輯:李亨山)11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