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設「假日急症中心」有用?醫憂病人滯留難解、藥師提「這方法」健保可省6倍成本
醫療環境惡化,護理師大量離職潮導致病床無法全開,使許多病患滯留急診室,全台各大醫院急診室面臨嚴重壅塞問題。
對此,衛福部健保署與急診醫學會計畫於10月推出「假日急症中心」試辦計畫,在急診壅塞醫院附近設立類似聯合門診的服務點,專責處理輕症患者,由其他科別醫師或鄰近診所支援人力,專責處理急診第4、第5級輕症病患,讓大醫院急診團隊能專注處理中重症患者。
醫憂「假日急症中心」仍難解急診滯留問題
一名急診科醫師接受《信傳媒》訪問時先指出,「這問題蠻複雜的,要看UCC(假日急症中心 Urgent Care Center)的相關配套,國外是有完整的家醫制度配套因此得以順暢施行。」
他強調,國內急診壅塞的問題並不是來診人數過多,而是病人無法住院、停滯在急診,「UCC分流了不需要住院的急診輕症,但沒辦法改善急診滯留的問題。」
也有醫師直言,假日急症中心若沒有足夠人力與設備,恐怕只能處理皮毛小病,無法解決病人需求。
外界也擔憂新設的急症中心將衍生醫療資源分配問題,有基層診所醫師認為,假日人力本就吃緊,若再增加新據點,醫師與護理人員從哪裡來?「台灣醫療人力不足是結構性問題,光靠開新單位可能只是治標不治本。」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受訪時也提到,費用差異必須具有吸引力,目前輕症民眾至醫學中心急診,部分負擔約750元,加上急診掛號費接近1000元,若至假日急症中心,掛號費加部分負擔只要一半左右的費用。他也建議假日急症中心應整合手機APP或健保快易通功能,提供即時轉診、看診地點與候診時間等資訊,對民眾更有誘因。
小病不必跑急診!藥師倡自我藥療,健保每省1美元可回收6倍效益
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接受《信傳媒》訪問時指出,「世界先進國家都在推動self Medication(自我藥療)以減輕健保醫療的支出,台灣必需要藉助社區藥師的專業,教育民眾有自我照護的能力,讓民眾對輕微疾病能自我藥療,減緩醫院醫護人員的負擔,及減輕健保的支出!」
「民眾為何喜歡跑急診?是因為對疾病的認知不足,所以政府應全面推動『自我藥療』。」她強調,處方藥應轉類成指示藥,另一方面提升專業給付,不要再以「量」取勝,造成醫事人員的過勞。
沈采穎也提到,急診室就醫民眾裡相當比例為感冒、腸胃不適等輕症患者,因無其他就醫選擇而誤入急診,不僅拖延中重症救治,也加重醫護壓力。「事實上,多數輕症民眾可於社區藥局透過藥師諮詢獲得初步處置與自我照護建議,無須進入醫療院所,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資源耗用。」
她進一步指出,美國研究顯示每花1美元在指示用藥,可為健保省下6-7美元;日本政府則在2017年推出了「Self Medication(自我藥療)制度」。「民眾如果只是輕微感冒、頭痛甚至是香港腳等小病,可以自行在藥局購買感冒藥、止痛藥、皮膚藥等『SWITCH OTC藥品』舒緩症狀,而指示用藥的費用可以列入所得稅扣繳範圍。」
沈采穎強調,社區藥局遍佈全台,藥師具備專業藥學訓練與臨床經驗,是民眾最可近、無需預約的健康諮詢據點。藥師亦可協助症狀辨識,適時建議轉診,有效銜接基層診所與醫院,發揮醫療分流的尖兵與守門員的功能。
基層藥師:政府應強化「輕症先找藥局」的觀念
基層藥師協會也發文呼籲政府與全民正視社區藥局的潛力與價值,並盼盡速推動以下3大政策方向,落實分級醫療與全民健康守護:
1、藥事照護與藥師轉診應納入健保常態給付
沈采穎指出,目前藥師提供的用藥諮詢、慢性病追蹤、用藥整合與輕症初步辨識,多數未獲健保制度合理給付。「協會呼籲將藥事照護服務納入健保常態支付體系、建立藥師初步評估與轉診的合理給付項目、鼓勵社區藥局主動參與輕症分流與用藥安全教育,提升整體照護品質。」
2、建構便捷的藥師轉診與通報系統
藥師在第一線接觸民眾,若能具備即時轉診工具與後端醫療連結機制,可發揮更強的分流與導引功能。協會建議應建立跨層級、跨院所的藥師轉診平台、賦予藥師轉診的制度性地位與法源依據、配合電子病歷串接與雙向回報機制,促進資訊整合。
3、加強社區藥局功能宣導與民眾健康教育
許多民眾對藥局的功能仍停留在「領藥處」,不了解藥師可提供的諮詢與初步健康建議。沈采穎建議政府應透過公共媒體與地方衛教資源,系統性宣導藥局在健康管理中的角色、設計圖文簡潔易懂的民眾指引,強化「輕症先找藥局」的觀念、鼓勵醫療院所主動與藥局合作,建立社區照護網絡。
基層藥師協會重申「自我藥療」已是世界潮流,社區藥局更是民眾有輕症醫療需求,最可近性的醫療機構,並強調「社區藥局」不僅是領藥場所,更是社區健康的守門人,基層社區藥局願積極協助政府、醫界及民眾一同攜手,推動制度優化,讓藥師的專業更能有效地協助全民做自我藥療,協助打造永續、有韌性的醫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