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殺還要繼續金援?太平洋島國論壇未邀台灣 外交部回應了
太平洋島國論壇(PIF)9月8日將在索羅門群島登場,今年已決定將排除美國、中國等21個捐助國參與,台灣代表也未獲邀與會。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蕭光偉今(26)日表示,我方雖能理解,但仍要表達遺憾,呼籲相關國家未來舉辦論壇時,應依循1992年太平洋島國論壇聯合公報決議,及太平洋之道(The Pacific Way)的精神,確保所有國家參與太平洋島國論壇的權益。
外交部長林佳龍近日接受澳洲媒體《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專訪,談及太平洋島國論壇時,林佳龍痛批,中國是區域的「麻煩製造者」,相信索國是在北京施壓下,才決定「全面封殺」包括台灣、美國與中國等PIF對話夥伴參與峰會,而中國與美國皆在當地設有大使館,能以非正式場合與論壇與會國交流,台灣則被排除在外,但台灣仍會持續透過不同的管道,尋找貢獻的方式。
外交部今日舉行例行記者會,有媒體詢問,我國是否已確定今年無法參加太平洋島國論壇?林佳龍受訪時提及的不同管道、貢獻方式具體為何?對此,蕭光偉回應,感謝相關國家支持我方今年參與太平洋島國論壇,本屆論壇因作為主辦國的索羅門群島,以聚焦內部改革議題為由,決定不邀請所有夥伴國參與,延遲到明年再邀請夥伴國與會,我方對此雖能理解,但仍要表達遺憾。
蕭光偉表示,外交部呼籲索羅門群島,以及未來可能舉辦太平洋島國論壇的成員國,都應依循1992年太平洋島國論壇聯合公報決議,同時也應依循太平洋之道(The Pacific Way),即以多元、包容的精神,確保所有國家參與太平洋島國論壇的權益。
未能展開對話會議 蕭光偉:仍會和個別國家交換意見
至於林佳龍提及的不同管道、貢獻方式,蕭光偉說明,我國對太平洋友邦、區域內其他國家,包括環境發展、永續環保、生態及氣候變遷等議題,實際上都非常關注,由於相關議題對太平洋地區的影響非常大,因此我方今年與太平洋島國的對話會議未能舉辦,但我國仍會和個別國家,持續就前述及彼此所關注的議題交換意見,同時尋求可能的合作方式。
蕭光偉也說,我國與太平洋島國的相關合作方式,具體而言包括我國例年來長期在太平洋島國論壇的多邊機制下,以區域發展援助及獎學金計畫等方式,持續固定加強和太平洋島國論壇,及和區域內的友邦、理念相近的太平洋島國合作,而從成效來看,這些都加惠邦交及相關友盟國家,「我想成果是有目共睹,接下來我想我們還是會持續就剛剛提到的議題部分,來加強合作。」(推薦閱讀)中國成熟製程削價戰衝擊台灣2大廠 專家曝戲劇性逆轉:大量轉單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