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想清喉嚨 可能「這部位」退化 避免吸入性肺炎 日常多做訓練
伊甸台北頤福日照中心常常帶領長輩進行健口瑜伽操,透過一系列口腔運動鍛鍊長者的咀嚼吞嚥能力。在台灣,每十位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中就有一位面臨咀嚼吞嚥困難,這不僅影響飲食品質,更可能導致嚴重健康問題如吸入性肺炎。專家指出,適當的口腔運動、正確的進食姿勢及細嚼慢嚥的習慣,能有效預防吞嚥障礙,同時良好的咀嚼能力還與認知功能維持有正向關係。
在伊甸台北頤福日照中心,照服員楊芳玲帶領長輩們進行健口瑜伽操,長輩們跟隨著「ㄚ ㄧ ㄨ ㄟ ㄛ」的口型活動嘴巴,並做雙手按摩雙頰、頭仰壓下巴和吐舌頭等訓練。這些運動能有效鍛鍊口腔肌肉力量,促進唾液分泌,改善咀嚼功能。
伊甸台北頤福日照中心照服組長黃玉慈表示,中心人員會密切觀察長輩進食情況,包括咀嚼狀態、食物是否會掉出來、是否有嗆咳現象,以及吞嚥頻率和食物在口中停留時間。一旦發現長輩有吞嚥功能退化問題,會立即提醒家屬帶長輩就醫檢查。
林口長庚耳鼻喉部部主任方端仁解釋,人過了四十歲,喉部就會明顯下降,吞嚥功能開始退化。吞嚥異常的早期徵兆包括異物感、容易咳嗽、頻繁清喉嚨,嚴重者甚至會被自己的口水嗆到。研究顯示,台灣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中約有12.8%被診斷為吞嚥異常。若不小心嗆咳,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嚴重時甚至會引發呼吸衰竭、敗血症或死亡。
方端仁強調,進食時應避免講話,採取小口細嚼慢嚥的方式。他建議民眾平時可鍛鍊肺活量,因為閉氣時間越長,吞嚥就越順利。另外,他示範了吞嚥肌肉訓練方法,如用手往前壓頭部感受喉外肌用力,或透過吹氣球並用喉頭力量維持三秒再放掉,以強化相關肌肉。
國泰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黃柏堯補充,舌頭和口腔能力訓練非常重要。他建議長輩可以進行舌頭上下左右運動、用力頂上顎或吐舌頭等訓練。黃柏堯特別指出,咀嚼能力與認知功能有直接關聯,咀嚼時的味覺刺激和咬合動作都能活化腦部神經,有助於預防失智症。
專家呼籲民眾多關注長輩的進食狀態,若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接受口腔復健治療,維持良好的營養攝取和身體健康。特別是對於牙齒不好、難以咀嚼吞嚥的長輩,更應積極尋求醫療協助。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