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吃葡萄降低膽固醇、增加益菌 4種顏色葡萄功效一次看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8月28日13:43 • 發布於 08月28日13:43 • 出處/康健雜誌 文/葉懿德 圖/Pixabay
吃葡萄降低膽固醇、增加益菌 4種顏色葡萄功效一次看

研究發現,吃葡萄竟有助增加腸道菌叢多樣性、降低膽固醇,甚至連帶可能促進心臟健康,有助預防心臟病和中風。

美國加州大學(UCLA)研究團隊,找來19名受試者進行為期8週的飲食介入研究,並使用糞便和尿液樣本,評估受試者腸道中的微生物多樣性。結果發現,相較於低纖維和低多酚的飲食,受試者在補充相當於每日2份葡萄(約40顆)後,壞膽固醇下降約6%,且腸道菌叢多樣性增加。這篇研究發表在《營養(Nutrients)》。

腸道菌叢多樣性豐富,也對於增強免疫系統有幫助。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營養學家李兆平指出,「我們發現葡萄對腸道細菌有益,這是個好消息,因為健康的腸道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團隊發現腸道中的阿克曼氏菌也增加,這是一種對葡萄糖和脂肪代謝有益的菌種。此外,這種菌也對於維護腸道屏障上有幫助,《整腸聖經》書中也提到,阿克曼氏菌似乎有助維持身材,科學家注意到,這種細菌在過胖的人身上非常罕見,且數量也非常少。

吃葡萄除了有益腸道健康外,也被發現似乎對於心血管健康有好處。研究團隊指出,吃葡萄有助降低壞膽固醇,而壞膽固醇就是造成動脈硬化、阻塞的罪魁禍首,因此連帶對心血管健康也有益處。此外,葡萄富含多酚、白藜蘆醇等植化素,營養師李婉萍也指出,葡萄富含果膠,屬於水溶性膳食纖維,確實對於降低膽固醇會有幫助,且水果富含纖維,對於腸道菌叢、血壓及血糖控制都有益。

乍看之下,一天要吃40顆葡萄似乎很多,也有人擔心熱量、糖分,不過李婉萍指出,以一般民眾來說,40顆葡萄約是2份水果,本就是每天建議攝取的水果份量,只是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吃到,且2份葡萄的熱量並不高,約為140卡左右,相較其他的含糖飲料、蛋糕等,水果仍是比較好的選擇,也能吃進額外的營養、微量元素。值得注意的是,若是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友,就需要視血糖狀況調整份量,可能一份水果就會減為10~15顆,或是需調整每天的餐食內容。

(圖片來源 / Pixabay)

葡萄顏色不同 營養也有差

葡萄一年四季都有生長,色彩更是繽紛,有黑、紫、紅、綠4種顏色。若要吃葡萄,也可以考慮連皮吃。葡萄皮的多酚、花青素、類黃酮含量高,對血壓、心血管有保健效果,抗氧化能力更是許多水果中的代表。甚至葡萄籽也可以吃,李婉萍說,「葡萄籽也是由纖維組成,吃下去會在腸道增加益生菌,幫助腸道蠕動,增加糞便體積。」

1. 葡萄中含鐵質,又以紫色葡萄含量最多,可以補血氣,保護腦神經,強化免疫功能。紫色葡萄也含有較多的鉀,能幫助降血壓。想要抗老化、保持青春的人,可以多攝取紫色與紅色葡萄,裡頭的花青素有抗氧化功能。

2. 綠色葡萄相較於其他顏色葡萄,有最豐富的維生素A,每100克裡就有506國際單位,有助顧眼睛,分泌保護器官的黏液。

3. 黑色葡萄則含有之中最多的維生素B1,可以幫助維持好精神,改善疲勞狀況。李婉萍也說,「如果對皮膚狀態特別在意,可以吃黑色葡萄,有較高含量的維生素E,幫助修護皮膚,讓你更光采動人。」

加入【康健雜誌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急診醫出身的細節控、深夜仍會回訊息!石崇良將成最年輕的衛福部長

六大原則,教你輕鬆吃出好能量,從根本變健康 (1/2)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03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4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5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6

蔡依林9點半就寢、郭富城晚睡早起 醫師給出真正評論…

信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