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歷史上的今天》8月25日——人類宇宙觀石破天驚徹底改變!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展示折射望遠鏡

風傳媒

更新於 2017年04月05日10:29 • 發布於 2小時前 • 廖綉玉
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向威尼斯總督多納托(Leonardo Donato)講解使用望遠鏡的方法。(Wikipedia/PD-US)

太陽,眾行星環繞並賴其生存,卻仍能催熟一串葡萄,彷彿宇宙間再無他事。

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

416年前的今天,人類的宇宙觀完完全全改變了!這一天,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向威尼斯總督多納托(Leonardo Donato)及議會展示放大倍率8或9倍的自製折射式望遠鏡,後來他不斷加以改良,並開始觀察天體,發現了木星的衛星群。1610年,他發表天文學經典《星際信使》(Sidereus Nuncius),1632年,他出版影響後世深遠的《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Dialogo sopra i due massimi systemi del mondo, tolemaico e copernicano),支持哥白尼(Nicolas Copernicus)的日心說,觸怒了羅馬天主教廷,被視為異端,受到多年壓迫。1633年,老邁的伽利略遭宗教裁判所判處有罪,從此被軟禁到1642年病死為止。

伽利略的望遠鏡。

1608年,荷蘭西南部米德爾堡(Middleburg)的眼鏡製造商李普希(Hans Lippershey)將凹透鏡與凸透鏡組合,創造出世上第一副望遠鏡,義大利的伽利略聽聞此消息並深感興趣,恰好有位威尼斯的商人旅行帶回這個神奇物品兜售,但望遠鏡所費不貲。伽利略的朋友薩琵(Paolo Sarpi)在威尼斯議會身居要職,說服議會買下望遠鏡供伽利略研究,議會接受提議,買下望遠鏡交給伽利略改良。

伽利略與他發明的望遠鏡。

伽利略以凸透鏡做為物鏡,凹透鏡為目鏡,並設計一大一小的銅管,分別裝上物鏡與目鏡,目鏡管只比物鏡管細一些,因此物鏡管套住目鏡管時,目鏡管可自由滑動而不會鬆脫,初步製作出放大倍率的望遠鏡,後來他將放大倍率提升至8或9倍,並於1609年8月25日向威尼斯總督多納托及議會展示這款望遠鏡。

後來,伽利略繼續改良望遠鏡,將放大倍率進一步提升至32倍。1609年11月,伽利略將望遠鏡對準遙遠的夜空,觀測月球,發現月球凹凸不平的表面。後來,他還看見了橫跨天際的銀河,發現金星與水星的盈虧,看見了太陽黑子,推翻羅馬天主教廷主張的「太陽為完美天體」說法,天主教廷擁護傳統的亞里斯多德學派,認為太陽完美無瑕,太陽黑子必定是太陽接近地球時,受到大氣影響所致。

伽利略在1610年親筆繪製的月球。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發現木星的4顆衛星,接下來幾周,他詳細記錄這4顆衛星的運動情況,並在1612年春天計算出木星衛星的運轉周期。後來這些衛星統稱為伽利略衛星(Galilean moons),它們是木星4個最大的衛星,分別是木衛一艾奧(Io)、木衛二歐羅巴(Europa)、木衛三蓋尼米德(Ganymede)、木衛四卡里斯托(Callisto)。

航太總署(NASA 航向木星的太空船朱諾號(Juno)攜帶了義大利太空署提供的伽利略鋁質紀念牌,上面鐫刻有伽利略自畫像及他發現木星衛星的親筆記錄。(取自Wikipedia)

伽利略撰寫透過望遠鏡觀察到的月球山脈與木星的4個衛星,並在1610年3月13日出版科學著作《星際信使》,轟動歐洲。1611年,他發表《論太陽黑子》(Letters on Sunspots),等於證實哥白尼的「日心說」,違背當時聖經認定的地心說。1616年,天主教宗保羅五世(Pope Paul V)下令禁止伽利略以口頭或文字形式傳授或維護哥白尼學說。

伽利略的《星際信使》(取自wikipedia/*IC6.G1333.610s, Houghton Library, Harvard University)
義大利畫家克里斯蒂亞諾.班蒂( Cristiano Banti)在1857年所繪的《伽利略受審》(Galileo facing the Roman Inquisition)(取自Wikipedia/PD-US)

1632年,伽利略出版影響後世深遠的《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Dialogo sopra i due massimi systemi del mondo, tolemaico e copernicano),書中利用大量論據證實哥白尼的日心說正確,觸怒天主教廷。1633年,69歲的伽利略被押往羅馬的宗教裁判所受審,他被判處終身監禁,並被迫簽下悔過書,教廷也將《對話》列為禁書。1638年,伽利略完全失明,後來得了嚴重的疝氣與失眠,因此被准許回到佛羅倫斯接受治療,他在此遭到軟禁。1642年1月8日,伽利略經歷了發燒與心悸後死去,享壽78歲,後世將他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

義大利佛羅倫斯聖十字大殿(Basilica di Santa Croce)裡的伽利略墓。

1718年,羅馬天主教廷放鬆對伽利略部份著作的禁令,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仍被列為禁書。1741年,教宗本篤十四世(Pope Benedict XIV)允許伽利略的全部科學著作都能出版,包括經過審查修改的《對話》,但直至1853年,伽利略的所有著作才從禁書目錄上被移除。

《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的卷頭插畫與扉頁。

1992年10月31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發表聲明,承認教會對伽利略的處置錯誤,伽利略蒙冤360年後終得平反。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英國夫婦再生史前珍稀古樹 9千萬年沃勒邁松首結果「種子拍賣估20.3萬」

CTWANT
02

獨家/中國霸王茶姬開幕好淒涼!真的惹到越南人 遭嗆:我們不缺奶茶

三立新聞網
03

男去世存款只剩34元!留「滿屋古董」鑑定結果超悲劇 家人崩潰

CTWANT
04

不是日本!台灣人瘋玩南韓1地 人數翻倍漲、到處都聽到台語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最新消息

外交謀和停滯不前 澤倫斯基呼籲與蒲亭舉行會談

中央通訊社

美前國安顧問示警台灣「3張保命牌」

NOWNEWS今日新聞

葉門首度對以色列發射多彈頭飛彈 以軍轟炸沙那報復

太報

不想付子女撫養費!男冒名找麻吉代做DNA鑑定 好哥兒們下場慘了

CTWANT

日韓破冰與台灣有關?專家提「2關鍵」

NOWNEWS今日新聞

韓總統特使團見中國外長王毅 盼韓中關係回正軌

中央通訊社

川普「翻轉近百年政策」全球小額包裹要收稅 歐亞多國暫停郵寄美國業務

民視新聞網

長程遠攻俄國目標遭美國叫停? 澤倫斯基:我們用自己的武器,不必向華府請示

太報

烏克蘭獨立紀念日 加拿大總理訪烏宣布軍援220億元

路透社

澤倫斯基授勳川普特使 加拿大總理宣布軍援220億元

中央通訊社

廣東鱷龜遭主人遺忘一年 餓成「骷髏」仍奇蹟存活

CTWANT

〈 全球探索 〉國際政治新格局 台灣如何自處?

中華日報

聲援黎智英 港台民團西門町發聲擔憂其健康要求釋放

中央通訊社

南韓總統特使團訪中 盼與中國關係正常化

中央廣播電臺

韓聯社:李在明向習近平示好 希望韓中關係正常化

太報

烏克蘭無人機攻擊 俄羅斯南部煉油廠大火連燒4天

路透社

烏克蘭無人機攻擊 俄國南部煉油廠大火連燒4天

中央通訊社

韓國特別檢察官聲請羈押前國務總理韓洙

路透社

烏克蘭獨立日:澤連斯基發布獨立廣場演講

德國之聲

WHO證實 員工加薩遭以軍拘留逾4週後獲釋

路透社

顧客退貨爭執中倒地亡 法院判便利店負15%責任賠152萬

CTWANT

世衛組織證實 員工加薩遭以軍拘留逾4週後獲釋

中央通訊社

韓檢方聲請逮捕前國務總理 控協助尹錫悅戒嚴

中央通訊社

俄媒:莫斯科知名玩具店氣瓶爆炸 至少1死數傷

中央通訊社

莫斯科知名玩具店氣瓶爆炸 至少1死數傷

路透社

川普特使出席烏克蘭獨立紀念日活動 將會澤倫斯基

中央通訊社

川普發函祝賀烏克蘭獨立日 表示烏克蘭勇氣啟發世界

太報

颱風劍魚逼近越南 近60萬人擬撤離、數十航班停飛

中央廣播電臺

戰爭時絕對不會打? 烏克蘭無人機襲擊俄核電廠、致產能劇降

民視新聞網

35歲女無牙醫執照「竟用強力膠做牙齒貼片」 收10萬元害民眾「滿口爛牙」被捕

鏡週刊

日本旅遊注意!日本92地擬「課徵住宿稅」

NOWNEWS今日新聞

烏無人機襲擊 俄國核電廠與燃料出口碼頭起火

路透社

中擬建歐洲最大使館!方案已拖3年 「設計圖多處塗黑」英國審查再延

台視

川普打擊犯罪及移民 擬派數千國民兵進駐芝加哥

中央通訊社

35萬人怒吼!澳洲挺巴勒斯坦遊行遍地開花 籲政府「制裁以色列」

太報

最新!俄羅斯玩具百貨公司發生氣爆 釀至少1人死亡

民視新聞網

紐約房產經紀人咬到「雞肉捲夾手指」提告 餐廳否認並反控誣告

CTWANT

立陶宛年度柯基犬賽跑 毛孩創意裝扮吸睛(圖)

中央通訊社

立陶宛「柯基犬賽跑」 短腿毛孩飛奔萌翻全場(圖)

中央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