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督盟:定期選舉=定期罷免 立院續毀憲亂政將衝擊九合一
〔記者方瑋立/台北報導〕大罷免運動以全數未通過罷免32:0收場,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今(23)日說,雖然未有立委被罷免,但這場行動仍是台灣民主測試的一次重要經驗。他強調,定期選舉本身就是定期罷免,若立法院繼續「毀憲亂政」,勢必在明年的九合一選舉中直接受到檢驗。
張宏林今晚受訪說,雖然這次罷免結果不如支持者預期,但本質上仍讓人民藉由民主工具檢視立委表現,對民主發展是「成長的養分」。他說,雖然反對票數高於同意票,但與藍營立委當初當選的得票相比,差距並未拉大到想像的程度,顯示罷免聲音仍具代表性。
他進一步分析,823罷免與公投投票氛圍相對低調,選舉結果也反映國民黨與民眾黨 兩黨聯手操作,藉由「假公投」催出反罷免票的局面,但政治僵局不可能長久持續,朝野必須思考新的互動方式,否則只會繼續拖累憲政運作。
對於未來公民監督力量,張宏林強調,民主不只是投票,而是投票後才開始。若立委繼續恣意妄為,透明的資訊環境將使其在下一次選舉中遭受反撲。他直言,定期4年一次的選舉,本質上就是人民用投票「罷免」不適任者,這次只是因藍白表現過差而提前引爆。若國會亂象持續,明年的九合一選舉就會成為直接檢驗戰場。
張宏林認為,這次罷免雖未成功,但已讓地方派系與公民力量正面交鋒,對地方政治轉型與監督是重要進步。他說,公民的網路串連將續存,未來公民團體將持續合作,擴大對國會的監督力量。他提醒,除了觀察藍白是否繼續亂政,民進黨也必須檢討自身施政,否則其支持者熱情遞減同樣會影響選舉。
至於立院僵局,張宏林點名立法院長韓國瑜,他說,若韓欲挑戰更高位置,必須展現秉公平正處理議事的能力,否則倘若持續傾斜為藍白附屬,其政治生命也將止步。他呼籲朝野各方都應為國家利益設想,否則立法院的亂局將難以解套,現在能夠跳出來解決僵局,此人就可能是被大眾寄予厚望的國家領導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