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衛福部重啟公費醫計畫…3校後醫系增30名》醫界憂政策反覆添亂象

信傳媒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陳稚華
新制公費醫學生計畫延長,政府盼解決偏鄉醫師荒,卻引發醫界對政策反覆與制度設計的疑慮。(圖片來源 / 信傳媒編輯部)

為挹注偏遠地區及重點科別醫師人力的不足,教育部日前表示,將依衛福部115學年「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配合辦理,衛福部規劃9校醫學公費生名額,其中包含3校(清華、中山、中興)學士後醫學系,各獲配30名公費生名額。

衛福部於105年重啟「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第2期將於114學年到期,原本今年到期,如今確定續辦。

據消息指出,衛福部近期已啟動第三期新制公費醫學生計畫,預計每年新增150名醫學生(含後醫系),延續5年將共招募750名公費醫學生,這些學生將依規定投入部立醫院與退輔會體系醫院工作,並需接受長達10年的服務綁約。

衛福部長石崇良傍晚向媒體說明續辦原因,表示從過去經驗發現,公費生的成效、貢獻非常大,偏遠地區的部立醫院約6成醫師是公費生,如金門醫院有93%為公費生,澎湖醫院公費生占70%,換言之若沒有公費生投入偏鄉服務,離島偏鄉恐怕會有嚴重的醫師荒。

衛福部指出,此舉是為解決偏鄉醫療人力短缺及培育「醫師科學家」,促進國家醫療生技產業發展。

不過,新制公費醫學生計畫自推動以來,便因政策反覆、招生名額設計、實際成效等問題,多次成為輿論焦點,如今此舉也引發醫界與社會廣泛關注與質疑。

醫師公會聯合會:政策反覆影響公信力

對於三校新制公費醫學系的設立,一名醫界人士向《信傳媒》透露,其政策本身缺乏合理規劃。

他指出,每校僅有23名學生的招生名額,從設立目的到人數安排都「站不住腳」,是典型的「胡搞瞎搞」政策,也是賴清德的燙手山芋。他認為,該計畫缺乏整體醫療人力需求評估,難以發揮實際效益,甚至可能造成醫學教育資源分配失衡。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也發表嚴正聲明,強調新制公費醫學生計畫的反覆性及缺乏專業評估,對社會與醫界造成困擾。聲明指出,衛福部2個月前曾公開表示,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計畫將於本年度屆期後終止,名額不再續辦,但短時間內卻宣布續推並編列預算延長招生,前後矛盾,動搖政府政策公信力。

醫師公會全聯會指出,我國已建立TMAC醫學教育評鑑制度,原應作為招生名額調整依據,但多年來各校醫學生員額幾乎固定,辦學品質與招生數量毫無連動,主管機關形同閒置既有制度,造成醫學教育品質流於口號。

此外,醫師公會指出,公費名額屬計畫性安排,原本為階段性措施,計畫結束即不再保留。然而,主管機關未妥善規劃因應,反以延長計畫或轉為自費招生規避問題,已背離政策初衷,造成制度性混亂。公會建議,醫學生員額規劃應回歸長遠醫療人力需求與專業評估,不得因短期政策權宜而反覆更動,並依TMAC評鑑結果調整各校招生名額。

醫師工會:若忽略2件事難達到預期效果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也對新制公費醫學生計畫提出質疑。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指出,過去公費醫學生制度長期被詬病,包括超長的綁約時限(10年)、嚴厲的懲罰規定,以及醫師對偏鄉醫療環境的不滿,導致約滿後留任率低,成效難以驗證。

「新制公費醫學系首批學生至今多半尚未進入偏鄉服務,其留任比率及對當地醫療環境的影響仍未有實績。」陳亮甫表示,如今延續5年共計招募750名學生,可能面臨偏鄉人口萎縮、醫院營收不足等挑戰,增加的醫師數量未必能有效改善醫療服務,甚至可能造成資源分配困境。

工會更指出,衛福部聲稱增招公費醫學生是為培育「醫師科學家」,目標與偏鄉服務的初衷存在矛盾。「10年的綁約期可能使學生難以兼顧臨床服務與研發工作,而政策制訂也未充分考慮未來偏鄉醫事人力需求,僅憑當下缺口進行規劃,可能為醫療環境埋下地雷。」

陳亮甫強調,制度設計若忽略醫師個人職涯發展與服務環境適配性,將難以達到原本宣稱的偏鄉醫療補助效果。

石崇良承諾偏鄉醫師不孤軍奮戰

對於外界的質疑,石崇良強調,新一期計畫為期10年,最重要的是善待公費生,而非讓學生覺得自己簽下賣身契,即使在偏鄉服務,也要能夠作為可長可久的職涯發展選擇,會搭配醫學中心支援計畫進行,不讓公費醫師在偏鄉孤軍奮戰。

目前,三校新制公費醫學生計畫仍在規劃與擴展階段,社會對其長期效益與政策合理性仍抱持高度關注。

醫界再次呼籲,政府應以專業實證為依歸,確保制度一致性與政策嚴肅性,避免短期權宜導致制度混亂,並提醒政府,若未充分掌握人口老化與醫院人力需求,政策可能帶來預料之外的後果,增加醫界與社會的不確定感。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2

52歲回春成35歲!美國名醫3招逆齡「維生素D是關鍵」

中天電視台
03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4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5

「謝謝你們,沒把病重父親丟在走廊」 黃勝堅:我們救不了病人,卻救了他三個女兒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6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