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健保AI健康助理將上線!手機一開,百萬糖友立刻掌握7大併發症風險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6月18日03:30 • 發布於 06月18日03:30 • 出處/康健雜誌 文/ 邱宜君 圖/ Pexels
健保AI健康助理將上線!手機一開,百萬糖友立刻掌握7大併發症風險

糖尿病要是控制不好,它會「買1送7」,給人帶來7種難纏併發症。但該怎麼知道糖尿病有沒有控制好?併發症有沒有蠢蠢欲動?這些過去難以解開的疑問,最快下個月,打開手機就有最精確的答案。

台灣大約320萬個糖尿病病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3個月1次的回診,只記得指數變差了,至於指數變差代表什麼、飲食要注意什麼,一點頭緒也沒有,只有焦慮。問衛教師,病人這麼多,每個人時間有限;問ChatGPT,不知該如何完整描述情況,也怕AI胡說八道。怎麼辦呢?

健保署日前在Google Cloud高峰會上宣布與Google、國家衛生研究院、台北醫學大學,共同打造的嶄新解方。最快今年7~8月,健保快易通App裡面的「健康存摺」,可免費提供糖尿病及其7大併發症的風險預測與趨勢圖。根據風險預測結果,由權威資料訓練出來的AI助理會生成健康摘要、解釋風險資訊的意義、提供衛教報告。

AI包辦:併發症風險預測、生成衛教報告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台灣800萬人有3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一年健保支出3,600億元,相當於健保總額預算的4成之多,人數和支出都在逐年成長。慢性病成因60%都與生活習慣相關,要控制慢性病不惡化、遠離難纏併發症,不能只靠人力日漸萎縮的醫療照護,更要賦予病人照顧自己、追求健康的動機、能力和知識,這正是需要借重AI之處。

健保署先從慢性病裡面共病最多的糖尿病,開始借重AI,主要用在兩部分,首先是風險預測。

透過健保30年來累積的大數據,建立風險預測模型,根據病人的檢驗數值,詳細算出糖尿病及其7種常見併發症各自的風險分級,包括視網膜病變、腦血管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心血管病變、周邊血管病變、其他代謝病變(例如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這部分的預測,不只病人在手機看得到,他的家庭醫師也能在大家醫平台全面掌握。

再者,是將AI用於衛教。以國內外權威單位的實證指引、國家級預防保健資料庫等資訊訓練出來的AI衛教助理,在Google強大算力支援下,可以在短短幾秒鐘內,根據個人的檢驗數值、風險預測結果,自動生成衛教報告,教人解讀數值、選擇食物、調整生活。

除了健保快易通App內的「健康存摺」以及「my health bank」網頁有這些功能,「智抗糖」以及「WaCare」這兩個App也能介接這些功能。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表示,這些App都經過嚴格審查控管、符合醫療資安規範,才能與健保合作,而且必須在民眾授權同意後,才能介接。

讓人愛用的2關鍵:App介面優化、主動推播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陳宏麟表示,慢性病病人每年至少回診4次,這4次的檢驗資料,通常就診後2~3天就能在健康存摺看到。未來有了風險預測與AI衛教助理,建議民眾每次回診後,就要打開來看一看,如果發現疾病風險提高,回診頻率要增加。此外,AI助理提供的衛教資訊,最好還是讓專業人員看過,確認沒問題再開始執行它的建議。

台灣有1,000萬人已經開通健康存摺,但需要層層點開才能找到資料,使用率可能不高。陳宏麟建議,除了要持續優化介面,最好也要在數據或風險趨勢發生變化時,主動跳出推播,讓民眾不需要打開App,就能被提醒到。未來也可參考「智抗糖」等其他App的做法,推播給家屬或朋友等其他指定人士,全家人同心協力幫助個案做好健康管理。

AI助理的下一站:高血脂、慢性腎病

石崇良表示,現在慢性病患僅不到一半固定在診所就醫,大部分都在醫院看病,這當中有多少是真正病情複雜的病人?當病人有了清楚的分級,就可以做到更精準的分級醫療。當醫師把病人照顧得很好,讓風險下降,也可以根據不同風險等級的醫療資源耗用差異,清楚算出醫師為健保省了多少錢,將這些錢直接回饋給醫師,打造愈健康賺愈多的包裹給付模式。

人們最擔心的AI胡說八道,石崇良說,根據驗證,正確率已經達到8~9成以上,相關研究近期就會發表在國際期刊。以後衛教的第1線變成AI,有問題再去問專業人員,專業人力只要專心回答較困難的問題、處理更複雜的工作。

石崇良透露,糖尿病只是第1階段的目標,之後還會推出高血脂風險預測模型、慢性腎臟病衛教AI助理,並將導入成人健檢、自費健檢資料,逐步擴大到見疾病前期或健康人的風險預測。至於8月12日即將開放民眾行使健保資料退出權,石崇良強調,退出權僅針對「目的外利用」,不影響在醫療健康照護等目的之利用,風險建模與預測均不受影響。

(本文諮詢專家: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陳宏麟)

延伸閱讀:

「三伏貼」是什麼?三伏貼效果、禁忌和三伏天日期解析

照護本質就像「陪跑」!他給出生命馬拉松最後一哩路的啟示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03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4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5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6

蔡依林9點半就寢、郭富城晚睡早起 醫師給出真正評論…

信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