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童染「A型鏈球菌」伴隨發燒、紅疹確診「猩紅熱」,兒科急診醫:今日光前5病患就有2位確診
除了夏天常見的腸病毒、腺病毒,近日新冠病毒、流感持續發威,百日咳病例也創10年新高,還有一個要注意的是「A型鏈球菌」。
喉痛、紅疹小心是「猩紅熱」
兒童急診醫師吳昌騰於臉書粉專提到,A型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感染案例持續上升,並具體反映在兒科急診臨床上。
-
今天我在兒科急診輪值,所接診的前五位病患中,就有兩位確診為A型鏈球菌感染,其中一位個案為年約10歲的男童,主訴為持續高燒兩日並伴隨皮膚紅疹。
男童母親一進診間便急切地表示:「醫師,請幫我看看孩子身上的疹子。」
安撫媽媽的情緒之後,經詢問病史得知,男童自發燒以來體溫波動在38.5°C至40°C間,並於今天表現出全身虛弱與一次性嘔吐。
母親回憶,約於第二病日,男童開始出現細小紅疹(典型粟粒樣皮疹),並主訴咽喉疼痛。
家屬曾帶往鄰近診所就醫,接受口服藥物治療,但症狀未有明顯緩解,於是帶至本院兒科急診。
視診後發現,男童全身散佈彌漫性紅疹,質地粗糙,分布以軀幹與四肢屈側為主,並可見口咽部紅腫及膿性分泌物。
綜合病史與臨床表徵,高度懷疑為猩紅熱(scarlet fever),其病原體即為A型鏈球菌;經檢驗Throat GAS antigen test後,確定是「A型鏈球菌」。
確認當下即向家屬說明,並特別強調猩紅熱屬可治療的細菌性感染,唯須配合全療程抗生素治療(建議至少10日),以有效根除病原並預防如風濕熱(rheumatic fever)、腎絲球腎炎(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等潛在併發症。
-
需口服抗生素治療
吳昌騰醫師解釋,「猩紅熱」是A型鏈球菌分泌紅疹毒素(erythrogenic toxin)所致,常見於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臨床典型表現包括:發燒與咽喉炎,還有皮疹特徵。
「猩紅熱」的特徵性皮疹通常在疾病的第1或第2天開始出現,最初在軀幹,然後擴散到四肢,但手掌和腳底通常倖免。
皮疹在皮膚皺褶處(如肘窩和腋窩)會加重,形成「Pastia氏線」,同時臉頰潮紅,但嘴巴周圍區域蒼白(口周蒼白)。
皮疹由微小的丘疹組成,觸感像「砂紙」;舌頭可能被白色覆蓋物覆蓋,其上乳頭腫大(草莓舌),隨後可能脫落。
皮疹通常在6-9天內消退,隨後手掌和腳底會脫皮,通常從指尖指甲邊緣開始。
而第一線治療為口服青黴素類抗生素(如Amoxicillin);對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紅黴素或頭孢類。
原文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延伸閱讀:
今年腸病毒疫情反常!「新生兒最大殺手」躍居社區流行首位! 南部2嬰出生不滿一週全命危
赴日旅遊小心!「嬰兒殺手」百日咳疫情攀新高,病毒傳染力是流感10倍,已有嬰兒重症死亡,大人咳到肋骨骨折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