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38歲網紅低血糖竟致命!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險?飢餓感、手抖、冒冷汗3症狀危險了

健康2.0

更新於 09月04日10:22 • 發布於 09月04日16:00

擁有67萬粉絲追蹤的38歲中國「網紅洋媳婦」楊奇娜,前一天還發了兩則下田工作的影片,第二天卻突然去世,原來竟是突發低血糖與世長辭。醫師提醒,雖然大家最怕的是血糖過高可能引起糖尿病,比較少人提到低血糖,但其實低血糖的危險比高血糖快又猛,發生一次嚴重低血糖沒來得及補充,可能會造成昏迷、腦損傷,甚至有立即致命危險。

楊奇娜原名薇薇安娜·卡多索,來自阿根廷。她在2004年在阿根廷與來自福建省的中國留學生楊淙相識並結婚,後來跟著丈夫搬到中國,婆婆給她取了中文名字「楊奇娜」。與丈夫育有三個孩子的她成為知名「網紅洋媳婦」,曾被中共多家官媒報導、上過中共央視,抖音帳號擁有67萬粉絲。

4/6她的丈夫楊淙在網上發布訃告稱,「妻楊奇娜於2025年4/2上午,因突發低血糖與世長辭,終年38歲。」由於楊奇娜在病逝前1天才發了兩個和家人做農活的影片,在一天後卻驟然病逝,而且病因還是「低血糖」,引起許多網友關切,為什麼會突然低血糖呢?低血糖這麼致命嗎?

高雄博田國際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欣寧表示,低血糖比較常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尤其是合併使用胰島素,或是刺激人體胰島素分泌藥物的病人,更容易發生低血糖。

除糖尿病外 內分泌疾病也可能引發低血糖

黃欣寧指出,除了糖尿病以外,一些內分泌疾病也可能會造成低血糖,例如身體內的反應荷爾蒙不足時,就有可能導致血糖過低。他舉例說明,腎上腺素缺乏或甲狀腺低下的病人,可能也會比較容易出現低血糖;此外,某些內分泌腫瘤也有可能引發低血糖。

不過,黃欣寧強調,這些內分泌疾病相對於糖尿病來說是比較少見的,通常多半還是發生在糖尿病病人身上。比較令人擔心的是,現今糖尿病人口不少,但大多數病人很怕血糖過高,常常忽略低血糖的危險性,但其實血糖過高一時半刻還不會發生危險,但是一旦出現低血糖,而且身邊又沒人發現,很容易出現致命危機。

突然低血糖 飢餓感、手抖、冒冷汗是警訊

黃欣寧說明,一般人若突然低血糖,身體會啟動防禦機制,像是交感神經系統會變得較為敏感,加上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都會進行自我調節。例如很多人為了減肥採取的「斷食」,在斷食沒有熱量補充的初期,人體會自動讓胰島素分泌降低,另外還會提高升糖素分泌,以增加血糖來應付熱量不足的狀況。

若持續不進食,可能出現飢餓感、手發抖、冒冷汗等症狀,這就是交感神經發現糖分不足而做出的反應,提醒人們趕快進食。若當事人還是忽略這些警訊,身體會靠腎上腺素、生長激素等荷爾蒙做進一步防禦,避免身體陷入嚴重低血糖的境況。

嚴重「神經性低血糖」恐致命

然而,若在產生交感神經刺激症狀後,仍未及時處理,就可能進入「神經性低血糖」。因為大腦和神經系統完全依賴糖類提供能量,一旦發生「神經性低血糖」,就會造成意識喪失,甚至昏迷不醒。黃欣寧提醒,若低血糖的時間過長,昏迷不醒又未被及時發現,腦部可能因缺糖而缺氧,最終導致死亡。

因此預防低血糖的發生至關重要,身體雖有自我防禦系統,但最怕一時身邊沒有可以即時補充的糖分,而陷入神經性低血糖,造成昏迷不醒的危險。所以最好在出現前面提到嚴重飢餓感、手抖、冒冷汗等症狀前,趕快補充糖分。

低血糖應立即補充單糖 巧克力牛奶糖都不行

對於容易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黃欣寧建議隨身攜帶一些糖果以備不時之需。若出現低血糖的徵兆,應立即驗血糖,若數值低於70mg/dl,就要趕快補充糖分。

許多人誤以為巧克力、牛奶糖可以緊急補糖,但黃欣寧指出,低血糖時要立即補充的是單糖,必須是單純的糖分。巧克力屬於高油脂食物,牛奶糖也需要經過腸胃道分解成單糖,身體才能利用,當出現低血糖時,人體血糖已經無法供應使用,還要先去消化這些食物,根本緩不濟急,都不適合低血糖時的緊急補糖。

「方糖」或一般糖果是最佳低血糖急救利器

黃欣寧表示,一般低血糖的標準治療是補充「方糖」,每顆方糖約含5克的糖,當血糖降到70mg/dl以下時,建議補充3顆方糖,相當於15克的糖分,或是選擇一般常見的糖果,通常也屬於單糖類。

若手邊沒有方糖,喝一瓶市售的飲料,像是鋁箔包的含糖果汁等飲品,差不多也含有15克的糖分,也可以當成低血糖時的快速急救方法。

運動或開車前 應先自我監測血糖

近來常在新聞報導看到有駕駛在開車時突然撞人,事後才發現可能是低血糖導致的意外。對此,黃欣寧建議,尤其是第一型糖尿病的病友,更容易發生低血糖,在從事運動、開車或搭飛機等可能危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前,都應該先自我監測血糖。

黃欣寧說,糖尿病患者如果出門前檢測出飯前血糖在100mg/dl以下,就可能要先補充糖分再去做這些事情,才會比較安全。此外,外出前也一定要先吃飽早餐再出門,或是自我監測血糖,以確保沒有低血糖的情況發生。

◎ 圖片來源/翻攝自楊奇娜抖音
◎ 諮詢專家/黃欣寧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拉肚子可以吃什麼?拉肚子原因和拉水警訊一次看

大便形狀透露身體危機!7種便便形狀看健康 這類型可以喝梅子汁改善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2

咳嗽以為是小感冒!醫:逾7成確診已癌症末期 示警「5大異常」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03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4

偏方不可信!老翁吃左手香 釀神經中毒!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

自由電子報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