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楊威利/台灣大筆增購無人機
[NOWnews今日新聞] 先說結論再論述。
※五型無人機需求量5萬架。
※3D列印的可能性。
新聞
軍備局7月22日公布無人機公開徵求案,預計於明、後年間籌獲5款軍用商規無人機,總量逼近50000架。
※五型無人機需求量5萬架
這五型無人機外界以甲乙丙丁戊來替代,大致可分為微型、監偵型、目獲型、陸用監偵型、艦載機無人機五種,區分的標準是起飛重量、酬載重量、續航時間、導控距離、抗風級數等等。8月初也傳出台灣向美國購買的Altius-600M無人機已經交機,創下台美軍售以來最快的交貨速度。
這兩則新聞突現出俄烏戰爭後,各國已經重視無人機的運用,這對地窄人稠的台灣來說是一大神兵利器,早在前任總統蔡英文執政時就已經宣布成立無人機國家隊,按照台灣工業界以及各類MIT產品,台灣各界絕對有能量生產各式各樣無人機,不過自無人機國家隊成立以後似乎就沒有甚麼後續消息,這著實相當可惜,在這次軍備局開出近5萬架無人機的採購需求後,或許一兩年內就會有好結果。
在上述5種無人機中,似乎都偏重於偵蒐,換言之攻擊敵軍還有賴其他載台執行,無人機擔任長程打擊火力(反艦、陸攻飛彈)的偵搜平台一般人較易理解,但俄烏戰場上大眾也看到彈簧刀無人機橫行戰場,在短距離內例如10公里內,有無可能無人機擔任監偵載台後,看到隨機目標後直接撞擊?當然有可能而且許多大國都開始研究並實戰化,韓國陸軍就打算以無人機替代60公厘迫擊砲,迫擊砲轉交後備部隊使用。
台灣工業界有能力製造各式短距離無人機,但發展短程攻擊無人機會面臨到數據與實測問題,台灣是禁槍與彈藥管制相當嚴格的國家,廠商研發各式無人機後卻苦無槍彈測試,測試彈藥數量不夠無法得出大量數據,實在相當可惜,這些小口徑彈藥台灣有能力生產,不差那幾百發。
※3D列印的可能性
回到俄烏戰場上,外電資料顯示每天俄烏戰場上雙方消耗約2000架無人機,以上述五萬架計算,台灣免強可以撐25天。3D列印可能是無人機戰場上的另一種解答。
各類無人機的生產台灣各界不是問題,問題是儲放、收納、維護以及飛手是否足夠等卻是大問題,有無可能在第二線大量生產,前線官士兵拿著這些3D材質列印的無人機,直接以電動搖桿方式操作?非常好的遠景且有可能實踐。
大部分3D列印材質是圓軸型,但不論外型是否為圓軸還是方型,其體積都較一般無人機的儲存盒來得好「塞」-塞入標準的20呎貨櫃內。這些3D列印材質算是軍用品,臨戰時由地支部運輸兵群,派車將3D列印材質與部分列印機前運到第二線(用彈藥預屯點來理解),列印完成品後送抵第一線官士兵運用。
這套大量運用無人機的戰術、戰法,其實各國都在研擬,怎樣讓無人機變得更好操作,其實都可以委請合格廠商來處理,中科院與軍備局可能要在軟體上下手。硬體交給廠商、軟體自己研發或是談技術轉移、授權,先前6月無人艇比武大會以及最近的無人機採購案中,其實已經有部分採購是技術而非成品,技術比較重要,至於哪一家生產,說真的只要是合格廠商又符合規格的就好。
一次大戰歐陸戰場上打的是炮彈消耗戰,現代化科技戰場上除了是各式各樣的長程反艦、陸攻飛彈、彈道飛彈的消耗與攔截外,無人機的大量消耗也可能是未來戰爭的景象。
2024年美國印太司令帕帕羅中將(Samuel Paparo)接受華盛頓郵報時曾提及地獄景象(Hellscape)的戰略構想,簡單說就是兩岸開戰時將台灣海峽變成一個無人化地帶-重演一次大戰的砲兵/壕溝戰與無人地帶。
地獄景觀的論點有可能實踐,目前到2026年所籌建的各種無人機,其實都在驗證帕帕羅中將的論述。我們表較惋惜的是,未來台海戰場上的軍事攻擊樣態,照理說應當是台灣軍方高層來規劃、想像,現在卻由美軍來做與主導,說真的有點淡淡的憂愁。所幸成功不必在我,能克制中國攻台的手段都好,先活下來以後再來爭主體性。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