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廣角鏡 〉NCC委員提名人選再出爐,是最後機會嗎?
卡蘿
NCC現任委員不足額的事實,已經正式屆滿一年。二0二四年十一月,國民黨提出NCC組織法修正案,限制NCC委員只能擔任兩屆並取消延任條款,並從十二月一日生效。然而,此修正案直接導致代理主委翁柏宗不得續任,使得原本應有七位委員的NCC委員會人數,因為任期屆滿加上取消延任條款,這一年多來只剩三位委員,許多重大審議案因此停擺。終於,在NCC委員缺額滿一年的七月底,行政院終於重新提出四位委員人選,分別是蔣榮先、程明修、黃葳威,以及羅慧雯等四位專長領域各有不同的委員候選人。
行政院於今年一月提出的新任NCC委員名單在立院卡關後,原定最慢本將於五月底公布第二波提名人選,但立法院面臨大罷免議題,行政院也在對等關稅議題中焦頭爛額,幾乎毫無餘力應對此事。因此,NCC就在剩餘的三位委員(含代理主委),仍未達法定四人門檻的情況下,部份決策和監理活動陷入停頓。
據媒體報導,NCC從去年十二月一日空轉至今,截至今年七月就有三十七家執照即將到期的廣電業者,面臨停播或者違法播出的命運。儘管NCC表示,已有相關審議委員會或其他協力作業可讓業者持續播出,但NCC委員不足法定門檻的事實,讓許多監理業務及換照案缺乏依法行政的重要過程,這個現象的嚴重性甚至已被美國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Taiwan Institute,GTI)在今年五月提出示警,認為NCC委員不足額已讓委員會運作陷入停擺,無法有效監理業務。
如今,行政院仍然深陷對等關稅的疊加問題,社會輿論對於新提出的四位NCC委員候選人也尚未多有評論,暫時還看不出來四位候選人是否可被立法院或社會大眾接受。不過,縱觀名單來看,部份被提名人並非傳播背景,係因科技傳播的影響而被延攬,而部份提名人已在傳播學界內享有學術聲望與地位,若非情節重大因素,可能多數評論也不敢置喙。若要進一步的說,若四位被提名人皆成功通過立法院審查作業,成為新一屆的NCC委員,恐怕也很難期待有大破大立的氣象,延續這段時間低調行事的可能性極高。
當然,無論是哪位學者榮膺新任NCC委員,促進通訊產業發展、維護消費者權益等依法行政的做法都會是必然的走向。只是,這屆NCC委員將帶領NCC走向成立二十週年的重大階段,無論是回首過去或是展望未來,勢必都將必須有所宣示。
可惜的是,觀察當前的通訊傳播產業生態,與過去五年十年並無正面進展,數位市場丕變、社群平台詐騙加劇、有線電視戶數下降導致的系統商與頻道商爭議,都已更加嚴重,更別說立法院與多位學者積極倡議的新聞議價法。對於新任委員來說,每個議題都是重中之重,但要在二十週年這個關卡做出關鍵決策,以目前的委員陣容來說,可能會是一場苦戰。
簡單來說,NCC委員已經是門苦差事,能找到願意擔任候選人的學者已經很不容易。新任委員必定也都知道,接下委員將會是一個重擔,更可能危及自己過去累積的社會聲望或未來的學術地位,要想有所做為就必須要有堅毅的決心,不畏政商壓力的鋼鐵意志。身為心繫通訊產業發展與期待法規健全的局外人,只能說,NCC該藉此機會重啟,立院快點開始審查吧!
(作者為資深政治評論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