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關稅不是壞事? 學者:若台灣能不加碼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白宮今(1)日宣布各國關稅,台灣為20%,較許多非洲、中南美洲國家的15%還高。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認為,台灣關稅比日本、韓國15%,首當其衝就是工具機、機械設備及汽車零組件,但也認為如果台灣不用像日本、韓國付出加碼投資、擴大採購等代價,那麼20%傷害還是相當可控,未必是壞事。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則表示,台灣關稅調降幅度已經略多於日本、韓國的9%、10%,顯示團隊已經相當努力,但20%對等關稅將重創台灣未來出口及民間投資,下半年無薪假與失業率可能顯著上升,若下半年央行引導台幣貶值, 或許可緩解對等關稅對出口的衝擊。
對於台灣20%關稅是否還可能調降,邱達生表示,總統賴清德總統說有,也認為台灣的20%不應該跟非洲國家類比,而是要跟日本、韓國的15%比較。
他分析,台灣在美國市場與日韓的出口結構相似度是最高的,重複商品包括資通信產品、電子零組件、機械跟工業設備,汽車零組件都與日韓高度重疊,目前看來資通產品、電子零組件目前還必須觀望美國232條款結果,但首當其衝的是就是機械、工具機及汽車零組件,因為台灣關稅高就失去價格競爭優勢。
他表示,轉進方式就包括廠商把產品從越南輸出,雖然同樣都是20%關稅,但是越南投入要素成本比較低,可以再增加一點競爭空間。
至於我國談判狀況,邱達生憂心地說,談判團隊及經濟部長郭智輝等政府官員,先前都強調不會高於日韓兩國,如今結果出爐很難再跟國人交代,這也是總統必須要出來開記者會原因,希望挽救一點民眾對他的信心。
然而,目前並未看到台灣是否讓利多少才換得20%關稅,邱達生認為,如果按照越南模式,那就是國門大開,但這又牴觸到台灣的「維護國家利益」、「守護產業利益」、「守護國民健康」及「確保糧食安全」四大底線;再看看日本、韓國則是透過大量投資、擴大採購換取15%的關稅。
他認為,如果台灣可以維持20%,不再加碼投資、擴大採購,「這20%搞不好是可以接受的」,認為這20%是傷害可控的。他也呼籲政府,如果不必像日韓一樣給出那麼樣的代價,就可以,僅止於台積電的1650億美元投資,不入股Intel,「那這樣20%就OK啦,就不要談了!」
而假如政府認為20%不滿意,想要再往下15%,卻要付出巨額代價,那可能就不太划算,邱達生無奈地說,「遇到這麼一個可怕的談判對手的話,我們建立國內的共識是非常必要的」,否則萬一承諾,結果因為國會不通過,那麼後面可能還會有懲罰性關稅。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台灣降12%,比日韓下降9%、10%多一些,顯示談判團隊已經盡力爭取到最好的談判結果。然而,20%對等關稅將重創台灣未來出口及民間投資,下半年無薪假與失業率可能顯著上升,影響家庭經濟及相關的民間消費;如果下半年央行引導台幣貶值, 可緩解對等關稅對出口的衝擊。
顯示全部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