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再拋新政策!明年推「兒童專責醫師」 擴至 6 歲
衛福部一周前拋出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引起各界廣泛討論,甚至出現民怨;然而,衛福部部長石崇良沒有因此緩下腳步,並宣布明年要擴大現行「幼兒專責醫師」制度為「兒童專責醫師」。
具體而言,現行「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從新生兒出生即媒合,由基層醫師提供整合性照護,包含健檢、預防接種與牙齒塗氟等,目前覆蓋率約 65%。石崇良表示,未來延伸至 6 歲後,就像讓孩子有一位「大天使」陪伴成長,在入學前,由專責醫師與家庭醫師共同守護健康。
為何要擴大「幼兒專責醫師」制度?
石崇良指出,健保傳統思維是服務跟著人走「按件給付」,也因此,隨著國內少子女化,導致兒科病人減少,加上預防保健做得好,孩子不生病、不看病,疫情期間台大兒童醫院就曾出現「醫護人員比病人還多」的情況,也讓選擇兒科的醫師減少,相關人力恐因此萎縮。
為此,編列兒科「小總額」共 249 億元,優先保障兒童醫療。石崇良表示,預防保健是提升兒童健康關鍵,不能因此造成台灣沒有兒科醫師,兒科小總額除用於醫院「急、重、難、罕」外,也將用於擴大「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變成「兒童專責醫師」。
新政策是少子化狀態下「家庭醫師計畫」的延伸嗎?
現行「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從新生兒出生即媒合,由基層醫師提供整合性照護,包含健檢、預防接種與牙齒塗氟等,目前覆蓋率約 65%。
石崇良表示,未來延伸至 6 歲後,就像讓孩子有一位「大天使」陪伴成長,在入學前,由專責醫師與家庭醫師共同守護健康。
他形容,這項制度可視為家庭醫師計畫的延伸,只是對象從成人與慢性病患者,轉為學齡前兒童,重點在於健康習慣養成與肥胖防治,希望把健康台灣的精神導入兒童照護。
石崇良補充說明,許多人提醒他應該讓衛福部放慢腳步慢慢改革,一直拋新政策不太好。但他眼看挑戰就在門口,台灣人口結構變遷,醫療人力遭遇衝擊,且已進入超高齡化、少子女化時代。南韓生育率近年已止跌回升,台灣生育率卻仍沒起色,他看著人口數字報表,幾乎夜夜難眠,認為再不設法用創新方式迎戰,對下一代將無法交代。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少子化讓兒童醫療 5 年內崩潰!11月起新「幼兒專醫制度」搶救照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