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商主管涉間諜罪遭中國判刑3年半 日本對中國投資大幅減少63%
日本駐北京大使館證實,一名日本商人涉間諜罪在中國被判處3年半監禁,這位日本人遭北京法院判決有罪,勢必影響日本和中國商業交流,也會影響日本企業的投資意願。
綜合《日經新聞》與《共同社》報導,這名60歲的男子是總部位於東京的安斯泰來製藥公司(Astellas Pharma)的一名主管,他於2023年3月涉嫌間諜活動首次被拘留,同年10月被正式逮捕,2024年遭到起訴。
這位男主管長年駐中國,為安斯泰來的資深高階主管,也是日本在中國商界的重要成員,他當時正要結束駐中任務返回日本,但就在離開北京的前一天遭到拘留,此事在中國日企圈引發很大的震撼。
安斯泰來主管被判刑,給在中國經營的日本企業敲響警鐘。2023年7月,中國修訂版《反間諜法》生效,擴大間諜活動的目標範圍,使得日本公民和企業的擔憂加深。
東京抗議北京任意拘押日本公民
實際數字凸顯多數日資紛紛避開中國。中國投資環境惡化,2024年日本對中國的淨投資額比起3年前水準,大幅減少63%,但是日商對全球整體反而增加37%,由此可見,日本資金多半遠離中國,轉向其他地區。
本周三(7月1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被問及北京法院以間諜罪判處一名日本製藥公司員工有期徒刑一事時回覆,中國司法機關依法辦案,記者的問題沒有提及該公司的名稱。
林劍接著說,中國一向支持中日經貿合作,為日本企業和人員在中國的合法經營提供良好環境。中國大使館也表示:「中國應確保他們在拘留期間的合法權利和人道待遇,以及提高司法程序的透明度」。
另一方面,東京方面已經針對中國一系列拘留其公民的行徑提出抗議。根據《共同社》報導,自2014年中國頒布反間諜法以來,共有17名日本人被拘留在中國監獄,其中包括安斯泰來製藥員工,目前仍有5人未獲釋放,其中4人已被判刑並在服刑中。
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周三發表一份聲明表示:「我們得知判決結果後,再次強烈敦促中方早日釋放涉案日本公民及其他被拘留人員。」
日本企業制定赴中出差的注意事項指南
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安斯泰來製藥主管案件結束之後,日本大使金杉憲治對媒體發表講話,他聲稱判決結果「極其令人遺憾」。
「2022年底為止,傳染病應對措施和台灣危機相關事宜佔日商的海外風險管理的70%。自2023年以來,超過一半的諮詢都與中國的商業風險有關。」損保風險管理公司全球危機小組負責人瀨戶宏樹表示。
在中國修訂間諜法之後,許多日本公司立即採取緊急措施,例如避免不必要的赴中商務出差。隨後,日本外務省修訂赴中國旅遊安全指南,以及概述具體的預防措施。
瀨戶表示,漸漸地,「日本公司主管和員工對中國商旅的態度已從『盲目恐懼』轉變為『適度謹慎』」。
2024年春季,一家日本食品公司向所有員工發出赴中商務出差警告,指示他們避免單獨出行,因為有被拘留的風險,該公司還確保管理人員不會要求員工採取可能導致危險的行動。
只有33%的日本企業有意擴編中國業務
同樣地,一家日本日用品製造商呼籲員工不要將公司機密資訊儲存在帶往中國的電子裝置裡面,包括公司和個人裝置。
一家大型貿易公司表示,他們已經開始使用精簡型用戶端電腦(thin clients),這是一種簡單的手機,其處理和資料儲存主要在遠端伺服器上進行,來防止資訊外洩。
除了防止員工被中國拘留外,日本企業還採取必要應變措施,以最大程度減少日本公民員工被拘留造成的損失。過去,企業通常沒有赴中國出差的安全指南,或將此事交給當地辦事處的人員處理。但是瀨戶說,最近幾年,「日本公司總部正在主動制定手冊。」
由於被拘留的風險加劇,日本企業對在華投資變得更加謹慎。因此,日本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例如建廠)大幅下降。根據日本財務省的數據,2024年日本對中淨投資為5,116億日圓(34.5億美元),較3年前銳減63%。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在2024年秋季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3162家有意拓展海外業務的日本企業中,只有33%表示正在考慮在中國擴大現有業務或開展新業務,創下2013年度以來的11年最低水準。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