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女學生墜樓事件引怒 大馬教育界籲防範校園霸凌
(中央社實習記者洪芷茵吉隆坡2日專電)馬來西亞女學生薩拉今年13歲,本是青春美好歲月,但卻在校舍墜樓不治,這起悲劇指向校園霸凌,引發社會怒火,馬來西亞教育工作者呼籲重視反霸凌,應更早辨識出讓霸凌滋長的環境、文化,並採取手段遏阻。
薩拉(Zara Qairina)7月在學校墜樓,隔日身亡。檢警判定為意外,未在第一時間驗屍,隨著薩拉遭到同校權貴子女霸凌致死等傳聞發酵,轉而在8月18日開棺驗屍。總檢察長莫哈末杜蘇基(Mohd Dusuki Mokhtar)證實,5名涉嫌霸凌的未成年少女遭起訴,但她們皆不認罪。
這起悲劇引發大馬社會對校園霸凌案的高度關注,甚至有一地集結7000人上街要為她伸張正義。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也強調調查工作必須透明進行,絕不包庇任何人。
砂拉越(Sarawak)教育、創新和人才部副部長日前就示警,霸凌問題日益嚴重。大馬人權律師饒兆穎接受中央社訪問提到,根據數據顯示,大馬有關霸凌案例從2015年約3000件,至2024年已突破6000件案例,增長率超過100%。
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總會執行長梁勝義受訪時則表示,薩拉案可被視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折射出長期累積的結構性問題,包括被忽視的霸凌文化、體制的冷漠與拖延,以及向既得利益者傾斜的包庇機制。
他說,數據只是冰山一角,若相關官員多一些同理心,即可發現霸凌問題不容忽視,對此應展開調查、分析,採取必要行動,包括遏止、介入、預防機制。
他認為,例如在校園方面,現行針對霸凌事件的治理一般要求校方在事發後,根據流程進行應對,但這樣的指南基本上只能達到中間介入、事後補救、裁決和懲處的效果。
梁勝義強調,不要等到霸凌文化已被滋養成巨大怪獸後才進行「反霸凌」,各方應更早辨識出讓霸凌滋長的環境、文化,悲劇發生前主動採取遏阻手段;更理想的是應在教育中營造和累積自重、互愛的生態,讓霸凌行為無從萌芽。
這個案件受矚的另一原因是根據「星洲日報」報導,薩拉案是政府將霸凌罪刑列為刑事案件後,首度援引「言語威脅」條文起訴的案件,受害家屬律師則認為應該引用刑責更重的「意圖傷害」條文。社會上也有懷疑加害者是否涉及權貴子女,可能因為家庭背景受保護,恐強化「有權有勢可免罰」的觀感。(編輯:唐佩君)1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