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plexity推出「訂閱分潤」模式,向媒體界遞橄欖枝!Comet Plus是什麼?怎麼運作?
重點一: AI搜尋引擎新創公司Perplexity,為解決與媒體內容授權糾紛,推出訂閱制瀏覽器Comet Plus並提供出版商80%的收入分潤。
重點二: 此分潤模式打破傳統點擊率經濟,首次將「AI代理人」行為納入補償範圍,為內容創作者提供全新的變現管道。
重點三: 網路安全公司Cloudflare 指控 Perplexity旗下機器人規避網站封鎖、偽裝成瀏覽器進行內容爬取。
AI搜尋引擎新創Perplexity近日宣布,正式推出「Comet Plus」訂閱服務,旨在與媒體出版商建立全新的內容分潤機制,回應媒體界長期以來,對AI公司未經授權使用內容的批評與法律訴訟。
「AI技術正在創造一個更好的網路世界,但出版商的內容價值也必須獲得應有的回報。」Perplexity的執行長亞拉文.史里尼瓦斯(Aravind Srinivas)表示。
因此,Perplexity將撥出4,250萬美元(約新台幣13.75億元)作為初期分潤基金,並承諾 Comet Plus 瀏覽器訂閱收入的80%將回饋給合作出版商,Perplexity 僅保留20%作為營運與技術成本 。而用戶每月支付5美元,即可存取來自出版商和記者的優質資訊內容。
Comet Plus怎麼運作?
傳統媒體主要依賴網站流量與廣告點擊來創造收入,然而隨著 OpenAI 的 ChatGPT 和 Google的 AI 摘要(AI Overviews)等AI工具興起,用戶漸漸習慣從點擊網頁轉變為透過AI摘要獲取資訊,導致新聞網站的流量大幅流失。
Perplexity出版商合作部門主管潔西卡.陳(Jessica Chan)指出,「出版商仰賴網頁流量和點擊率的傳統模式已經過時」,他們希望透過 Comet Plus 建立一個全新的內容補償標準。
Comet Plus 的分潤模式,考量了三種不同類型的網路流量:
- 人工瀏覽: 即用戶透過 Comet 瀏覽器直接造訪出版商網站
- 搜尋引用: 當用戶在搜尋時,Perplexity引用了出版商的內容作為答案來源
- AI代理人行動: 當AI助理為用戶執行複雜任務時,使用了出版商的內容
換句話說,Comet Plus分潤機制定調了AI在資訊消費中的地位,確保出版商能從多個面向獲得實質回報,而非僅限於單純的流量。
Perplexity訴訟不斷!AI底線愈跨愈超過?
Perplexity試圖透過分潤模式化解爭議,但與媒體界的衝突仍未平息。
包括《富比世》(Forbes)、康泰納仕(CONDÉ NAST)在內的多家媒體,都曾指控Perplexity未經許可使用內容來生成AI新聞摘要。此外,《華爾街日報》的母公司道瓊公司(Dow Jones)和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也曾對其提起侵權訴訟,Perplexity雖然曾試圖駁回訴訟,但近期遭到法院拒絕而敗訴。
除了媒體界,網路安全公司 Cloudflare近期也公開指控Perplexity,稱後者旗下機器人透過偽裝成Google Chrome等瀏覽器,規避網站的封鎖機制,進行內容爬取。Cloudflare 執行長馬修.普林斯(Matthew Prince)在社群媒體 X 上嚴厲批評,認為 Perplexity的行為「更像北韓駭客」,呼籲各界應點名、揭發並強硬封鎖這類公司。
這起爭議的核心在於,當AI代理人受使用者指派,去搜尋或瀏覽特定網頁時,這個行為究竟應被視為惡意機器人,還是如同人類使用瀏覽器一樣合法?
Perplexity在其官方部落格上反駁,聲稱這是其委託的第三方服務所為,並強調他們的行為模式與傳統爬蟲不同,Cloudflare 的系統無法有效區分合法與非法的AI流量。
Perplexity的支持者認為,AI代勞瀏覽網頁,與使用者親自造訪網站的行為並無本質差異,不應有差別待遇。Cloudflare則堅持AI公司應遵循如網路爬蟲驗證(Web Bot Auth)等新興標準,透過加密方法來明確識別AI代理人,建立透明且可信任的網路環境。
延伸閱讀:使用AI有多耗能?Google官方給解答:詢問Gemini一次耗電約「運轉微波爐1分鐘」, 並耗費5滴水
專訪 | 解密Pixel 10大腦!台積電製Tensor G5比一元硬幣更小,為何Google稱它史上最大升級?
資料來源:Bloomberg、WSJ、Perplexity、Techcrunch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蘇柔瑋
延伸閱讀
輝達樹立「5倍障礙」!一次盤點AI硬體戰局:台積電收費太便宜?為何巨頭都要做自訂晶片?
李洋「菜英文」為Speak帶進126萬次瀏覽量!為什麼「講最爛」也能成代言人?揭秘負面行銷4關鍵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