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異位性皮膚炎總治不好?放血、吃益生菌有用嗎?醫師揭6大常見迷思

康健雜誌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林慧淳 圖/Freepik
異位性皮膚炎總治不好?放血、吃益生菌有用嗎?醫師揭6大常見迷思

為什麼擦了藥膏還會復發?為什麼偏方總是無效?異位性皮膚炎不僅是皮膚上的傷口,更是病友心裡的煎熬。為何這種疾病如此難纏?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名譽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朱家瑜醫師揭開6大迷思與背後的真相。

對43歲的小琳(化名)來說,生活猶如一場無止盡的戰役。夜深人靜,當孩子們因難耐的搔癢而在床上輾轉反側時,她必須保持清醒,小心翼翼地阻止他們抓破早已布滿傷口的皮膚,同為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她很了解那種癢到拚命抓撓,導致血漬染紅床單的痛苦。

小琳的異膚人生,從她有記憶以來就已展開,小學時,她的手肘、膝蓋後方及腳踝等關節彎曲處,總是布滿紅腫、脫屑的傷口,甚至會滲出組織液,讓她全身彷彿體無完膚,頑皮的男同學好奇地觸摸她的傷口,使她感到不適和自卑。隨著年紀增長,異膚的戰場轉移到臉部、手指和腳趾,也讓她對「根治」的渴望日益強烈。

她坦言,長期使用類固醇,導致骨質疏鬆、血管彈性下降,讓她幾乎無法再承受藥物副作用,甚至因病況反覆發作,一度有輕生念頭。

因此,當她有了經濟能力後,就開始踏上漫長的偏方求醫之路。她曾嘗試算命、求神問卜,尋求通靈者的協助,甚至聽信「三魂七魄裡頭有一魄泡在水裡,所以皮膚才會爛爛的」等匪夷所思的說法;在傳統中醫方面,她也曾試過從膝蓋後方靜脈及指尖放血,結果差點暈倒。這些偏方不但沒有帶來任何改善,而且收費高昂,讓她和家人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與經濟壓力。

異位性皮膚炎勿信偏方!醫提醒接受正規治療的重要性

小琳的經歷是許多病友的縮影。朱家瑜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病情容易反覆,治療上確實有很大的困難,甚至連他身為專業醫師,也無法完全免除家人對偏方的迷思和長輩的壓力。

他提到自己的女兒也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當他為女兒擦藥時,連他的母親都會質疑:「藥膏都沒什麼效果,怎麼擦一擦又復發了?」甚至對於鄰居建議的偏方信以為真,他哭笑不得的說:「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癢叫做阿嬤覺得你癢。」

他進一步分析,許多病友在症狀嚴重時才尋求西醫協助,醫師不得不使用強效藥物(包括類固醇)控制急性發作。然而,當症狀好轉後,有些病友會自行停藥,以致病情反覆,讓他們誤以為藥物「沒有效」,進而轉向尋求「一次根治」的偏方。

他比喻,這就像吃飯一樣,不會因為明天肚子會餓,就抱怨今天的便當沒有效果。異位性皮膚炎如同高血壓、糖尿病,是需要長期且持續治療的慢性病。健保卡上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名後方也明確註記「慢性」二字,正是政府認定的長期疾病。

響應2025世界異膚日,異膚求斷根,多走冤枉路,朱家瑜名譽理事長強調正規治療的重要性。圖片來源 /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提供

擦類固醇藥膏會傷身?破解異膚常見6大迷思

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為響應2025年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我們的肌膚,我們的旅程(Our Skin, Our Journey)」主題,特別以「異膚求根治?少走冤枉路」為號召,啟動全台病友治療調查,從真實數據揭示常見的6大治療迷思與真相:

迷思1:異位性皮膚炎是單純的皮膚過敏?

真相:異位性皮膚炎是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的慢性疾病,而非單純的皮膚過敏。它涉及複雜的免疫機制,導致皮膚屏障受損,引發反覆發炎。雖然過敏原可能加重症狀,但根本原因是免疫系統問題。

除了慢性搔癢,異膚症狀還包括皮膚乾燥、龜裂、紅腫,急性期甚至會滲出組織液、出血,這些症狀嚴重影響睡眠和生活品質。病友調查也指出,病友對痛苦的主觀認定,往往遠高於醫師的客觀評估。

迷思2:小朋友得了異膚,長大就會好?

真相:朱家瑜明確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無法根治,醫學上不存在「一次治癒」的方法,治療目標是長期控制與減少發作。即使病情好轉,若未持續正規治療,急性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都可能增加。朱家瑜的女兒已經26歲,雖然經過長期控制,症狀已經輕微許多,但在壓力大、睡眠不足時還是會發作。

迷思3:小時候若沒出現異膚症狀,長大後也不必擔心?

真相:異位性皮膚炎並非只發生在兒童時期,小時候沒有病史的人,長大後也可能會出現。朱家瑜指出,這種成人型異位性皮膚炎通常與壓力過大或瞬間大量接觸過敏原(例如搬家到塵蟎特別多的地方,或長期暴露於花粉)有關,而且患者之前從未發病。一旦爆發,症狀往往會特別嚴重,因為身體沒有經歷過類似的免疫反應。

迷思4:民俗偏方或天然草藥比較安全?

真相: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調查發現,超過三分之一的病友曾嘗試「另類療法」,包括食療、中草藥、喝符水、甚至蛇湯等,但近9成(86.2%)的病友認為另類療法「無效」,且高達87.3%的人表示「不會推薦給他人」。儘管效果不彰,仍有許多人花費好幾萬元甚至上百萬元試圖「根治」,朱醫師感嘆:「錢花得越多,失望往往越大」。他提醒,許多人是因人情壓力而嘗試偏方,但這些未經證實的療法不僅耗費金錢,更可能延誤病情。

迷思5:擦類固醇藥膏會傷身?

真相:許多人對類固醇存有誤解。事實上,在病情嚴重時,醫師使用較強效的藥物,是為了控制急性發作,部分病友因自行停藥導致反覆發作,反而形成惡性循環,誤認為藥物無效。調查顯示,使用乳液、生物製劑、口服標靶藥物等正規治療的病友,滿意度可達8成,遠高於另類療法。這說明正規治療才是長期有效的解決方案。

迷思6:吃益生菌可以緩解異膚症狀?

真相:朱家瑜指出,國際上有研究指出,益生菌對預防異位性皮膚炎在2歲前「可能」有效,但追蹤到4歲後,統計上就看不出差異了。至於已經發病的病患,服用益生菌是否有效?醫學文章結論不一,目前並無確切證據證明療效。

此外,他也以2001年《The Lancet》發表的研究為例,透過孕婦在懷孕後期和哺乳期服用益生菌,嬰幼兒也同時服用,將異膚發生率從60%降低到30%。數字上乍看有效,但台灣一般兒童的異膚發生率約在16%~20%之間,30%的發生率仍高於一般兒童,「因此益生菌的預防效果並非『非常理想』,」朱醫師提醒,許多益生菌廠商會引用部分文獻,卻忽略完整的脈絡,誤導消費者。

朱家瑜提醒,對抗異位性皮膚炎,「正規治療」才是長期解方。正規治療包括乳液、藥膏、光照、濕敷,以及口服免疫抑制劑、針劑生物製劑和口服標靶藥物等多元選項。因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場長期抗戰,回歸正規醫療才是最終的出路,少走冤枉路,才能事半功倍,避免時間和金錢的耗費。

加入【康健雜誌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院前輸血】3年等待、一袋血的勇氣:台灣急救團隊如何把醫院推進車禍現場?

留住外籍看護人員,不只是薪水!日本搶才做對了什麼?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03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4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5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6

蔡依林9點半就寢、郭富城晚睡早起 醫師給出真正評論…

信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