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想英國|鍾培生事件帶出留學英國的心理問題|陳思銘
剛獲陶傑認證嘅「香港新四大才子」:葉朗程、林作、「光明頂姜濤」馮智政及鍾培生,近排鍾培生言論非常惹火,呼籲「嗰啲18蚊窮遊嚟香港就唔好嚟啦,可以留喺內地,好好生活」,而引起內地熱烈議論。
Derek又建議政府,內地小紅書兩餸飯窮遊來香港,應該同時出示香港住酒店Booking通知,同埋銀行資本證明,證明來到香港之後唔會霸住麥當勞通宵免費瞓覺,亂拋垃圾,增加香港基層清潔工友負擔。
Derek名言:「香港向來係一線城市,出名貴,如果嫌香港物價消費成本高,就唔好嚟。」
Derek咁講,好有性格,針對內地近年來消費力退步、但係又慕名香港東方「豬豬」呢個世界名牌國際貿易都會到此一遊嘅國內青年旅客,本來係講老實說話,善意提醒,不過就可能令到佢哋少數人覺得有少少hurt。
鍾培生事件,我覺得帶出咗一個同留學英國都幾有關聯嘅心理問題。中港好多家長,好急切咁送仔女去英國讀寄宿學校。而佢哋心目中嘅名校,唔係聽慣聽熟嘅Eton ,就係Winchester,或者Wellington 、Cheltenham Ladies呀咁,因為呢啲一線大型國家級寄宿名校,早已經打出國際,每年搵我哋英識招生,喺中東或者泰國都有分校,喺香港, Harrow國際開啟青山屯門,一度幾百萬Debenture,令到家長覺得呢幾間就係英國中學嘅Hermès同埋CHANEL。
本來直到前幾年,中港同埋全球經濟好景,英國寄宿學校嘅名校亦越來越多為人所知:Oundle,Uppingham,Radley,Repton等等,間間報名都逼到爆,卸咗頭幾間嘅收生壓力。
點知自從COVID以來,英國寄宿學校業務開始困難。尤其係工黨上台,增設英國私立學校增值稅,即係VAT,高達兩成。工黨政府係一班社會主義者,主張教育平等理想,認為寄宿學校只係為有錢的家長學生而設,教育資源分配不足,於是就有啲愁富兼眼紅。
英國嘅中產階級越嚟越窮,雖然本地家庭眼見公立學校質素偏低,死慳死抵供養仔女入讀寄宿私校,但絕大部份只能夠每日走讀。留低好多位,本來有歐洲甚至遠東嘅學生補上,但因為政治理由,俄羅斯及中國內地嘅學生近年大幅減少,英國的寄宿學校就形成一場小型屠殺。
COVID結束之後,短短兩三年,已經有超過30間私立寄宿學校要結束,其中好多係歷史悠久嘅名校,包括Queen Margaret’s School for Girls,特別令人惋惜,呢間名校雖然學生人數只有二百幾,亦因為唔夠大,香港學生好少報名,不過我識得嘅幾位女性朋友,當然都係呢間學校嘅校友,一個入咗LSE,一個去咗美國讀PennU,畢咗業冇幾年,聽見英國的母校要倒閉,當堂好似聽到媽咪病逝咁,樹欲靜而風不息,哭泣成聲。
仲有一間Royal School,在Surrey,學生人數190人。1840年創校,2019年已經經營困難,獲得注資一千六百萬英鎊,但都捱唔到今日,宣佈今年8月31號結束。另外仲有幾間掙扎緊,雖然未曾完全關閉,但小學幼稚園等分階段停辦。
呢件事令到我同埋好多英國畢業的同學仔好有感觸。英國寄宿學校不一定越大越好,相反較細,學生得到嘅關懷反而更多。不但小班教學,而且一個宿舍學生少,五六個學生就得到一個舍監照顧,個House Master同每一個細路一齊起居飲食,照顧生活,關係已經唔係舍監與寄宿生咁簡單,而係情同契爺契仔。
香港已故戲劇大師古天農個仔Justin,讀英國Monkton Combe中學。相信呢間學校嘅名,好多家長未聽過。學校在Bath附近,學生只有三百。Justin 喺嗰度讀書,成績當然唔錯,但都仲未係最標青。喺A-Level第一年,佢準備報大學,冇諗住報讀牛劍。有一日,佢教數學科嘅阿Sir突然間問佢:你諗住報邊間大學?當知道Justin嘅大學選擇,好謙虛咁唔包括Oxbridge,個阿sir即刻約佢傾偈,話佢聽:我認為你有報讀牛津大學嘅潛質,你唔應該唔報Oxford。
Justin 問:阿sir,我好有自知之明,我唔得㗎。正當Justin仲有啲遲疑謙讓嘅時候,咄咄逼人嘅阿Sir話:你得嘅。你唯一嘅hurdle係你自己。呢個周末你得唔得閒?我可以揸架車車你去Oxford睇一睇環境。Bath 同Oxford之間嘅距離,揸車要三個幾鐘頭。於是這位老師就用周末自己嘅私人時間,特登約Justin一齊同佢一齊去牛津,參觀咗機械工程最出名嘅一兩間學院,帶佢行勻全成,話俾佢聽: Oxford大學嘅文化係乜嘢,喺呢度讀書有乜嘢好處?包括唔好以為見到啲宿舍好舊,但呢度出過幾多個猛人⋯⋯
即日來回,令到Justin convince 到自信。於是佢就聽老師話,將牛津列為UCAS報名表嘅第一位。結果?結果就係經過面試同A-Level放榜之後,Justin獲得牛津取錄,讀電子工程,已經畢咗業,在倫敦搵到的第一份graduate嘅工,年薪十萬鎊。
後來因為佢對戲劇嘅興趣更大,先至棄暗投明,放棄牛津,返來香港。
希望Justin唔介意我分享呢個例子。相信到今日佢仍然懷念同埋感謝嗰間在鄉村山林之中、對於香港九龍塘同埋山頂嘅家長屬於寂寂無名嘅小型寄宿母校。
唔好信晒Donald Trump,不一定Big and Beautiful,英國寄宿學校, More and Most Beautiful嘅學校,可能反而好细間。Small is more beautiful, and large souls always come from small schools。記住,報讀一間細,而且比較偏僻的英國寄宿學校,絕對唔等於18蚊窮遊香港幫襯兩餸飯,人生嘅Banquet,豐盛的收穫,在後頭。
陳思銘 Samuel Chan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