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促同一工種計算外勞比例 勞福局指熔斷機制不宜「一刀切」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推行近兩年,累計輸入3萬名外勞,政府將於明年上半年完成檢討,有工會提出收緊外勞與本地人「一比二」的比例、以同一工種計算比例而非以整間公司等。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接受專訪時表示,檢討時會兼聽勞資雙方意見,強調不宜採取機械化「熔斷機制」。另有工會提出調高本地全職僱員每周35小時的標準,以防工時被削減,孫則指該準則沿用多年,認為水平合適。
飲食業失業率高企,孫認為與飲食界轉型及飲食習慣改變有關,舉例近期雲南菜、四川菜等外省菜餐廳受歡迎,某僱主聘600名員工,廚師多為外勞,侍應以本地人為主,他指政府會協助本地勞工轉型及就業配對。下月起,僱主欲輸入初級廚師或侍應,須在4星期本地招聘期內,每周至少一次到勞工處實地招聘,縮短工友求職時間,減少職位與人手錯配,觀察外勞申請量會否下降。
針對外勞與本地員工「一比二」比例,有工會建議改以同一工種計算,孫玉菡表示現一向是以整間公司的僱員計算,改用工種計算是檢討時「要睇嘅課題」。另有工會提出調高本地全職僱員每周35小時的標準,以防工時被削減,孫玉菡則指該準則沿用多年,認為水平合適。
對於設立外勞「熔斷機制」,當行業失業率達某水平即暫停輸入,孫玉菡認為不宜「好機械化、一刀切」,指飲食業涵蓋侍應、廚師、洗碗工等多工種,部分如洗碗工長期缺人,輸入外勞無可厚非,現有1,800名外勞從事洗碗工作,他強調勞工政策需動態精準評估。
議員田北辰表示,外勞政策旨在補充人力短缺行業,非讓僱主以低成本取代本地人,促政府按行業人手供求調節政策,嚴格審查僱主招聘程序,確保無本地人可聘才輸入外勞,並對違規僱主嚴厲調查及處理,以免影響本地就業。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