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場館有限長期失修 未達國際標準 智庫促博彩收益設基金發展盛事
迎年愈來愈多體育盛事在港舉行。有智庫今日(28日)舉辦體育盛事政策報告發布會暨研討會,並提出多項舉辦體育盛事的難處,包括場館容量有限、長期無修葺場館,與國際賽事標準有距離;體育博彩收益未有善用等。有議員認為,現時香港大球場有條件轉營,建議當局可修葺大球場並將其轉為公私營合作模式營運。
該智庫發表報告指,現時本港在發展體育盛事經濟有多項挑戰,例如場館容量有限;「M」品牌上限難以滿足高規格賽事的資金需求;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申請程度繁複;體育基礎設施不足以滿足綜合性體育賽事需求;又指香港未有像其他地區系統性利用博彩收益成立博彩基金,以推動體育盛事發展等。
報告建議文體旅局可設立「Young」品牌投資國際大師賽、青少年及全國聯賽,作專門資助新穎且具潛力發展為「M」品牌的賽事,資助上限為 1,000萬,例如可考慮引入具國際規模的大師賽,以吸引具有較高消費能力的中高年齡群體訪港,帶動旅遊,而國際青少年賽和全國職業聯賽同樣具備潛力,一方面這些賽事能夠提升本地運動員的競技水平,促進他們的成長和發展,也能有效促進酒店、零售及娛樂消費。
研究團隊又提出,港府可善用博彩收益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基金,開拓體育盛事資金來源,建議政府可與賽馬會協商,雙方各自從新增設的籃球博彩和現有足球博彩稅收益中,撥出小部分資金,例如總淨投注金中約2%,即約4.3億元,成立體育產業發展基金,以支援體育盛事、專業人才培育等各方面的發展。
有議員表示,香港近年舉辦了多項國際大型體育盛事,形容體育盛事經濟是「一條好長好長嘅產業鏈」,政府需拆牆鬆綁考慮公私營合作,以體育盛事帶動盛事經濟全面發展,他又稱迎年愈來愈多體育盛事在港舉行,場地短缺問題顯然出現,面對財赤情況下港府難以投入更多資金建新場館,但現時香港大球場入不敷支,有條件可轉為公私營合作方式營運,也可同時舉辦體育以外的活動,他又舉例指英國溫布頓球場,與學校合作為學生培養實習機會,相信大球場也可與更多社會機構合作,從而令產業鏈更完整。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