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見之明|「負資產」減少 樓市料造好|布少明
日前金管局公佈,今年第2季末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為37,806宗,從第一季40,741宗的近22年高位回落,按季減少2,935宗或7%,創近1年新低。負資產持續減少,與近月樓市回暖密切相關。樓價亦明顯「站穩陣腳」成功尋底,並步入穩步回升的階段。差估署日前公佈,6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按月升約0.03%,連升3個月。而由本行統計的「美聯樓價指數」,最新截至7月28日報128.19點,較6月升約0.71%,本年迄今升約0.05%,升幅雖然輕微,但是已經走出下跌軌道,年內走勢由跌轉升,更有助部份業主脫離負資產行列。
除了樓價回勇外,近月一手交投表現尤其高漲。根據傳媒統計,7月全月交投又重返「2字」關口。上月全月錄近2,025宗成交,較上月急升33%;至於今年首7個月計,一手成交量更達11,339宗,相當於去年全年超過7成。
供應方面,未來3至4年一手供應已由高位逐步回落,房屋局最新公佈第二季數字與去年第一季紀錄高位已累減約1.1萬伙,跌幅達9.8%,規模相當於「蒸發」了整個黃埔花園(約1.03萬伙)「有凸」。
個人認為,隨著發展商繼續積極「出貨」,預期下半年一手市場將延續旺勢,假如未來5個月平均每月錄約1,600宗一手成交,即今年全年有望錄得約1.9萬宗成交,按年升逾兩成至一個相當暢旺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市況好轉,豪宅市場亦同步升溫,其中超級豪宅,更是活力盡展。根據市場資料,日前九龍站上蓋豪宅錄得1宗天價成交,九龍站天璽極高層特色戶,實用面積約1798呎,連591方呎平台及車位,以約2.3億元易手,每呎造價高達12.9萬元,創九龍區新盤呎價新高,反映優質且稀缺的豪宅盤,極受市場豪客垂青,不排除未來或再現另一新高價。
另一方面,雖然日前美國聯儲局一如市場預期維持息率不變,本港大型銀行亦無調整最優惠利率,整體息口走勢未見太大變化,但近期按揭息率已見下調。隨著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年內將減息2次,有利經濟進一步復甦,同時為樓市帶來提振作用。
越來越多跡象顯示,樓市已邁向復甦軌道,發展商並無誘因進一步大幅減價促銷,同時二手業主亦難以大劈價沽售自身物業。只要整體樓市延續當下活躍走勢,加上租務市場持續向好,在「買租同強」的格局下,下半年樓市表現可望看高一線。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