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CHOUT:由鐘表修復師到獨立製表師 Raúl Pagès深厚工藝底蘊
【明報專訊】近年Louis Vuitton在腕表界可謂動作頻仍,Tambour和Éscale兩大系列升級再造以外,其表廠也重新復興獨立製表品牌Gérald Genta和Daniel Roth,推出新作。但大家未必留意到品牌近年也積極發掘新血,在2023開始展開每兩年一度的Louis Vuitton Watch Prize for Independent Creatives(LV獨立製表大賞),表揚和支持世界各地的新世代獨立製表師,最近剛公布第2屆入圍大獎準決賽的20位參賽者名單。
腕表以外,品牌背後的LVMH集團在時裝界早已成立了類近的LVMH Prize for Young Fashion Designers青年設計師獎,旨在發掘時裝新血。而品牌與La Fabrique du Temps Louis Vuitton製表工場共同創立的LV獨立製表大賞也是相同理念,表揚和支持各地的新世代獨立製表師。
第一屆LV獨立製表大賞是在2023年開始,大會在2023年底,在20件入圍作品中評選5枚腕表進入決選,到翌年2月揭曉得獎者。第一屆得獎作品是獨立製表師Raúl Pagès在2012年成立的同名品牌PAGÈS的RP1-Régulateur à détente腕表,他的作品征服了TAG Heuer機芯總監Carole Forestier-Kasapi、意大利知名鐘表收藏家Auro Montanari、獨立製表品牌AKRIVIA創辦人Rexhep Rexhepi等評審委員,摘下首屆殊榮。
首屆大獎 罕見樞軸天文鐘擒縱結構
Raúl Pagès筆下的腕表,乍看是最終決選名單作品中最簡潔的一款,但設計和腕表細節均有深厚工藝底蘊。製表師在創立品牌前曾長時間擔任鐘表修復師,其間參與過Patek Philippe博物館與Chopard博物館等修復古董時計的工作,經驗豐富技術一流,對腕表製作瞭如指掌。得獎作品RP1-Régulateur à détente是一枚精鋼三針一線腕表,特色在於融入現代腕表罕見的樞軸天文鐘擒縱結構,標榜時、分、秒針的極高傳動精準度,可作為對時用鐘表。
現時大部分高級腕表也以槓桿式擒縱系統控制能量傳輸,簡單點來說就是以叉形設計的擒縱叉連接游絲擺輪和擒縱輪,像搖搖板一樣傳輸能量;但樞軸天文鐘擒縱結構則以一支軸心固定於外部的長形擒縱臂控制,分別在末端和中間位置連接游絲擺輪和擒縱輪,原本控制擒縱輪轉動的兩個「叉」位分別設於擺輪和擒縱臂之上,能有效地減低擺輪轉動時對齒輪系統做成的震動和能量損耗,從而令腕表更精準。
在外觀方面,腕表沒有過多華麗的裝飾,以精簡但美觀的細節,突顯分別設於正反兩面的三針一線功能和全手工製作的槓桿式擒縱系統。腕表約需12至15個月才能製成,年產量不多於5枚。
德國品牌港版腕表入圍準決賽
至於大會剛公布的2025年度準決賽入圍名單,當中大部分也是大家不認識的品牌,上網翻查也只有小量腕表資料,但其中一枚入圍作可能會稍為吸引大家的眼球:獨立品牌Kallinich Claeys製作的Einser Central Seconds "Hong Kong Edition"腕表。Kallinich Claeys由製表師Johannes Kallinich和Thibault Claeys在2022年7月創立,着重德國傳統工藝。二人曾為A. Lange & Söhne效力,前者是品牌的Lange 1系列部門的負責人,後者則於1815系列部門工作。Einser Central Seconds採用41毫米精鋼表殼,表盤錘打外圈帶有分鐘刻度和羅馬數字,指針採用拋光倒角和直紋手工打磨,從表盤設計到腕表機芯也流露德國Glashütte地區的製表風格。機芯最特別之處是用上中央停秒指針顯示,表側的9時位置設有動力儲存顯示,香港版採用鋼殼啡面配鴕鳥皮帶的設計,復古味濃。
大會將於今年12月15日公布決賽入圍者名單,決賽入圍者將在明年3月到巴黎向決賽評審團介紹作品,面試後選出的優勝者將獲得15萬歐元(約136萬港元)獎金及為期1年的專業指導,La Fabrique du Temps製表工場和Louis Vuitton的專家亦會因應其創意項目的提供支援。不知道這枚香港版腕表可能「代表」香港勝出,揚名海外呢?●
網址:Louis Vuitton Watch Prize for Independent Creatives https://hk.louisvuitton.com/zht-hk/magazine/articles/lv-watch-prize
文:張曉冬
編輯:陳淑安
美術:朱勁培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lifeandstyle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Watch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