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港商業活動縮5個月 營運環境逾3年最差
香港近期不同行業相繼爆發結業潮,最新數據也顯示,香港商業活動已經連續5個月收縮,且營商環境屬逾3年來最差。標普全球6月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報47.8,較5月的49下跌1.2個百分點,倒退幅度是2022年4月以來最大。
不僅如此,在香港以至全球經濟及貿易環境疲弱下,營商信心備受影響,企業因而削減採購活動、凍結人手。分析指,香港各大小行業於下半年的營運狀況有可能更加分化,並需留意貿易談判結果和美國減息對香港經濟的影響。
標普全球調查提及,受累新增訂單和產出量明顯縮減、本地與海外需求同時降溫,6月份整體投入成本的升幅放緩,而企業為了提振銷量已經在過去4個月內,第3度調低售價,另有部分受訪企業為了刺激銷情,向客戶提供折扣優惠。
綜觀整體私營經濟情況,受訪企業稱上月的新接訂單量已經連續5個月減少,並透露客戶的財政預算緊絀,加上美國貿易政策不明朗,均打擊客戶需求。同時,由於來自內地和海外市場的業務量均按月大幅縮減,導致企業擴大減產,產量跌幅更是一年以來最明顯。
至於在新增訂單減少之下,產能隨之釋放,企業更有能力處理手頭未完訂單,積壓工作連跌6個月。不過,企業審慎部署員工招聘,主因對業務前景存有憂慮。要留意是,受訪企業的悲觀情緒是2020年9月以來最為明顯,主要是對本地需求偏淡、全球經濟疲弱加劇,以及美國貿易政策不明朗感到困擾。
此外,上述調查雖然顯示企業增持採購庫存,冀為將來市道復甦作出準備,惟礙於企業生產需求下降,因而大幅削減採購活動,供應商也輕微拉長交貨時間,為連續3個月上升的供貨表現畫上句號。
針對供應商延長交貨時間的問題,企業認為主因在於船期延誤,不過整體投入成本升幅屬2021年2月以來最小,受訪者普遍指工資通脹和原材料價格緩和,有利壓抑成本升溫。行業數據則反映,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服務業的投入成本加重,但建造業卻有所減輕。
星展香港高級經濟師周洪禮稱,對下半年香港經濟前景抱審慎看法,惟希望見到起色,又料今年餘下時間香港經濟一方面取決於貿戰的談判結果,另一方面則視乎美國何時減息,但觀乎減息行動存極大變數,所以估計下半年香港經濟形勢仍錯綜複雜。
此外,他指由於近期香港的經濟信號好壞不一,譬如金融市場表現有所好轉之際、零售餐飲業則挑戰重重,所以難以估計香港經濟未來情況如何。
至於香港經濟正在承壓,市傳日資銀行三井住友信託銀行最遲明年6月關閉香港分行,並將大部分客戶業務轉移至新加坡辦公室。據悉,三井住友信託銀行香港分行目前主要負責一般企業貸款、航運融資和航空融資,但近年面臨來自海外銀行的激烈競爭,經營環境變得艱難。三井住友信託銀行未作出任何正式聲明,金管局則指不評論個別銀行事宜。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