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產評】經濟向好水中月 少空話多做實事
疫後香港受累內地經濟增長放慢,整體復甦步伐落後於亞洲及西方經濟體是不爭的事實。至今年上半年,香港金融市場總算有較明顯的起色,但零售、飲食、出口等行業仍然未脫險境,尤其飲食業結業之聲不絕,加上樓市探底,地產商手持項目出貨緩慢,資金回籠受制約,債務壓力空前。畢竟所謂「政策得宜」,並不足以讓經濟騰飛,還需港府精準高效執行,盡快實現效益,讓市民、企業有飯開、有錢搵,過得好,有信心,經濟始能說得上是向好!
最新經濟數據顯示,香港6月景氣倒退,跌幅創3年最差,其中新增訂單和產出量均明顯縮減,顯見內部與外部的需求都在降溫。企業為求生存,要縮皮削減採購並凍結人手,企業悲觀情緒是2020年9月以來最為明顯,即是可與疫情來襲的極端環境比較,可想而知,企業真的水深火熱,苦無出路。
事實上,如今中美博弈不斷升級,美國大打關稅戰,在國際貿易大洗牌之下,香港這個轉口貿易港,不可能沒受衝擊,但外部需求並非香港可以控制,這是事實。雖然港府隨國策積極開拓海外如東盟及中東市場,但進度緩慢,至今未見中東大企業來港上市,也未見中東資金大舉流入投資,東盟在中美博弈下成贏家,如何平衡區域利益,仍有待觀察。
整體而言,即使是上半年香港資本市場氣氛明顯改善,更準確的判語,是由內地北水流入及中企來港上市去支持,香港在吸引海外資金流入方面,顯然仍需努力,盡快顯現實效。
5月香港零售似有起色,可迎面而來是暑假將至,必然有大量港人外遊,消費流失的情況有待觀察。盛事經濟是必須要加倍搞好的頭等大事,吸引訪客旅遊,穩定內部消費,為市道給力。
至於樓市,開始有觸底迹象,主要是租市活躍,租金回報支撐一手樓市回報率,但二手樓市探底之勢未完,舊區重建更是停滯不前。雖則說第二季拆息低企,有利吸引市民轉租為買,但拆息不可能長期這樣低企,後市將趨波動,難對屬長期大額投資的置業起持久刺激。更何況經濟景氣不穩,有錢都寧可投資流動性較高的資產,樓市再非資金首選落腳點。
再看發展商資金回籠不如預期,債務到期償付壓力巨大,雖說銀行不想債仔倒閉,盡量協助重組債務,延長還款期等,但未來勢會收緊地產業貸款以控制風險,對市區重建、新區開發,以至整體地產發展,不見得有好處。
一旦中美未能達成貿易協議,博弈升級,中國經濟或要面臨更大逆風,主力銷售中國資產的香港資本市場,前景不無暗湧。
如今各地都努力拚經濟,政府施政得精準高效,才能成功搶灘。香港經濟轉型,土地成本是下降了,有更多推動金融、旅遊、教育及創科等多元化發展的政策出台了,但居民、企業至今尚未感受到「經濟向好」的明顯效益,搵食、營商仍是抖不過氣。可見港府施政需設法盡快交出轉型成效,時間不等人,得敢於破難事,善於做實事,急民之所急!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