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產評】中美趨理性協商 全球經濟注能量
本周二,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延長暫緩互加關稅90日。基本上,自4月提出開徵對等關稅以來,美國最認真的貿易談判對象就是中國,皆因中國的反制「到肉」,換來的是受美國尊重、平起平坐的協商。事實上,特朗普政府要搞好美國經濟,要在明年11月的中期選舉爭取勝利,都需要一份中美貿易協議支持。所以說,美霸不無弱點,中國應對美國貿易戰至今所作出的戰略收效且處上風,而確保中美能和平化解矛盾,對全球經濟穩定也是至關重要。
中國商務部周二公布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稱,兩國自當日起再次暫停實施24%的關稅90天,保留加徵剩餘的10%關稅。同時中方將採取或維持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雖然中美經貿談判未有結果,但雙方表達出理性務實繼續推進談判的態度,全球金融市場顯然受落,各地股市做好是最佳說明。
美國和中國分別是世界第一及第二大經濟體,兩者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合計超過48萬億美元,佔全球GDP逾43%。中美關係分裂,甚至對抗,對全球經濟顯然是噩耗;但若中美務實談判,化解矛盾,達成和平互惠共處的條款,保障經濟穩定,對全球經濟而言,無疑是強大的定心丸。
說到底,中國若沒能耐,不可能獲特朗普政府如此尊重協商,這也是今次中美貿易戰給全球的重要訊息,就是美國不可能隻手壓下中國,兩者得平起平坐講數,這對於不滿美霸外交的諸多美國盟友如澳洲、歐洲、日本、印度,也是重要訊息,就是要重新構建與美國和中國的關係,重點是減少對美國依賴,增加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減少對抗,以彌補被美國關稅的搶劫!
這延長了的90日談判期,能否談出結果仍存未知數。近月中美在晶片問題上連番角力,美國要向供應中國高端晶片的美企徵收相關中國訂單收入的15%以用作償債,但相關美企這15%的變相附加稅,會否轉嫁中國客戶就不得而知;但中國亦主動出擊,勸說中國企業如非必要盡量避免使用美國H20晶片。中國在國產芯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前,仍需美國高端晶片支持創科發展,面對美國的「精算」,得暫時壓下內部需求,好讓跟美國談判中獲更有利條件。
對美國而言,面對最新超過37萬億美元的國家債務,特朗普堅持要聯儲局減息以大減庫房利息支出,美元走弱是大概率的事,這亦有利跨國美企的海外業務匯兌收益。可這個大前提當然是中美關係良好,更多跨國美企可在中國尋找商機,從而將利潤匯回美國。所以美國要中國進一步開放金融、消費與服務業等市場,近期中港股市展現強勢,外資持續流入,中國當局對於催谷消費,提振內需等方面下更多工夫。凡此種種皆對世界經濟穩定起着積極作用,也是中國向世界展示經濟競爭力一次歷史性的機會!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