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癮】大粒大粒冰咬下去 咬冰成癖或是身體警號
夏天時可能你會打開雪櫃,拿一粒冰大啖大啖咬下去,熱氣全消。但如果你經常有這習慣便要留意,可能是患上食冰癖(Pagophagia),而缺鐵性貧血是導致食冰癖的原因之一。
導致食冰癖有多個原因
1.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貧血最常見的一種,沒有足夠的鐵,身體不能產生足夠的血紅蛋白,而血紅蛋白是紅血球內的一種物質,負責將氧氣輸送到各種組織和器官。缺鐵性貧血的症狀包括疲倦、食慾不振、氣促、心悸或胸痛、頭暈或頭痛。另外,也可能出現舌頭疼痛、指甲脆弱、經常吃紙或吃冰等異食癖。
美國曾有研究顯示,缺血性貧血患者吃冰時,就如潛水或是皮膚接觸冰水時的狀態,心跳開始變慢,血液輸往四肢減少,轉而輸往大腦或是其他重要器官; 也因為冰塊使體溫下降,刺激交感神經,增加腦部的血流量,增強大腦反應,能改善患者因為長期缺鐵導致腦部血液不足、容易疲憊的狀態,也因而令缺鐵性貧血患者有愛吃冰的特性。
缺鐵性貧血可能會在懷孕、月經和哺乳期間出現。有研究指出,這類人出現食冰癖的風險會增加。
2.其他精神健康問題
食冰癖是異食癖(Pica)的一種,而異食癖是一種罕見的飲食失調症,出現異食癖的原因包括:
- 患憂鬱症
- 患學習障礙
- 患自閉症
- 患有精神分裂症
- 兒童遭受巨大壓力等
- 患異食癖的人可能會吃頭髮、泥土、粉筆、油漆、木炭或黏土等。
3.情緒壓力
有些人靠吃冰來幫助紓緩情緒壓力。食冰癖和強迫症可能有關聯,患有強迫症的人會出現強迫性行為或思維。
4.有營養問題
一些潛在的飲食問題可能會加劇人對吃冰的欲望,例如因為我們通常會在刨冰加入了糖漿,想吃冰其實是想吃糖。
間中吃冰真能解暑,但如果經常吃冰,會引致身體其他問題:
- 牙齒和口腔問題:吃大量冰塊會損害琺瑯質,導致牙齒出現裂痕或碎裂。令口腔對凍的食物及疼痛更敏感。
- 飲食問題:經常吃加入糖漿的刨冰,可能會增加體重增加及攝取過量糖份。
- 對身體內部損壞:單是吃冰未必會對身體內部造成損壞,但如果患者有其他異食癖,如吃肥皂等非食物,可能會導致感染、腸道問題、中毒或窒息。
間中吃冰可以消暑,但如果持續超過一個月, 應該求醫,了解經常吃冰的原因,如是否有精神健康問題或缺鐵性貧血。
(參考資料:Medical News Today)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
記得同時留意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 & Youtube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