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 3》劇評|神劇隕落令人失望,硬拖戲、角色欠常理成失敗之處
破盡 Netflix 紀錄的韓國劇集《魷魚遊戲》,大結局的第三季終於上架,雖然引發了熱烈討論,但評價似乎傾向不滿居多。其實在第一季成為全球現象後,第二季已跌落神壇,而最新上的《魷魚遊戲 3》雖然比第二季好,但結局還是令人失望,草草作結令粉絲失望。
三線發展鋪砌結局,只有 6 集仍有拖戲感覺
劇集《魷魚遊戲》以新奇的遊戲、出色的角色描繪、以及反轉性的結局,成功俘虜全球粉絲,更成為現象級劇集,也是 Netflix 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但它失敗的開端,其實在上一季已經展露出來。除了主角的遊戲主線,也開展了尋島線、神秘員工線兩個副線,三線並行發展。
分成三線發展的意圖明顯,就是要硬撐集數。單就第二第三季的內容看,根本上可以一季完成,但為了令集數更加多,就勉強要豐富其內容。但結果亦顯而易見,就是犧牲了劇集的節奏精彩度,每一刻到緊張情節時,就硬梆梆地插入副線,將一切停下來,令觀眾的熱情瞬間冷卻。
雖然今季已經有更精心設計遊戲去支撐故事,但硬拖戲的強烈意圖仍能在今季見到。觀眾都表示劇集要「飛住睇」的情況甚多,更有網上熱話道,大家快轉的部份是什麼,成為另類「趣味討論」,可見普遍觀眾都認同,劇集的節奏是今季最大的敗筆,太多可有可無的支節令人感到不耐煩。
主角李政宰魅力全失,角色失效成禍根
主角李政宰飾演的奇勳,在第一季予人高度的投入感,小人物「發窮惡」結果進入生死遊戲,最終體驗到人性的殘酷,是這位主角帶出的最大主題。但去到今季,奇勳可謂魅力全失,不但沒有上一季入來復仇的決心,今季更永遠躲在憤怒與自責之中,不再是領袖角色,成為可有可無的人物。
在主角失效之下,都令李政宰在 9 成時間均無可發揮,大大個影帝就此浪費,是令粉絲心痛的地方。本來觀眾都期待,他進到遊戲以復仇姿態再做參加者,到最終季會有一大反轉。怎料,在第二季尾他反抗失敗後,就一沉不起,與面具人李炳憲也沒有終極對決,令第三季最後一根救命草也失去作用。
雖然到結局一幕,都給予李政宰演戲的機會,讓他犧牲自我表達出人性的可貴,但此時才讓他發揮已經太遲。而且一開始他決心要終止遊戲,最終卻換來如此結局,難免令忠心的觀眾感到失落,這都與角色描寫過分大愛,但愛得不合常理有關。
當配角也崩解,令追看性都失去
本來上一季,加入了不少吸引的配角,也引發觀眾的好奇心,希望看到角色的發展。而這些角色,更有任時完、姜河那、朴圭瑛、朴成焄、李陣郁等演員飾演,更令卡士有吸引力。但來到今季,某些本來設定好的角色,也有崩解的感覺,變得不合常理,是另一個讓人失望的原因。
例如姜愛心與朴容植飾演的母子,一直是相依為命,非常討人憐愛,也是劇中的心靈擔當。但去到遊戲緊急關頭,媽媽竟然為救一個初認識的女子,對兒子狠下殺手,除了讓觀眾震驚,也無論怎樣講都講不通。這種突兀的安排,反而令人討厭這位媽媽,也不再喜歡被救的曹柔理。
另一批崩壞的配角,就是毒蟲三人組。在失去首領 T.O.P. 之後,他們的反派角色也變得可有可無,結果兩個手下一時神經質,一時搶藥吃,對劇情可謂毫無幫助,也沒有增加刺激性,浪費了這堆角色。唯一仍然讓人感動的角色,就是貫徹善良本性的變性人朴成焄,今季也順理成章成為最精彩角色,甚至比主角的風頭更強。
延續 IP 不容易,Netflix 過度消費令神劇只有一季
《魷魚遊戲》貴為 Netflix 最有價值 IP,卻沒有好好把握機遇,審視好劇本才開始拍攝,絕對是浪費的表現。連創作人都表示過,再拍續集是為賺錢,可想而知 Netflix 的過度消費,往往令神劇隕落,而且不只這一次,例如《Sweet Home》也是續季水準大跌的例子。
因為結局出現了影后 Cate Blanchett ,而令網上有流傳魷魚遊戲會拍攝外國版本,但其實這個傳聞,之前 Netflix 已經否認過,而觀看今次最終季的質素,也似乎不開拍比較好。延續 IP 不容易,過度消費往往令神劇只有一季貨,更壞者是讓粉絲失去了對 IP 的熱情,這才是最可惜之處。
**Follow us on:
- Facebook: harpersbazaarhk
- Instagram: @harpersbazaarhk
- YouTube: harpersbazaa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