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山難去年不到8個月死逾51人,中高齡山友事故最多!醫籲高山症6徵兆快撤:體力好、有運動習慣也會中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更新於 1小時前 • 發布於 1小時前

作者 : 郭美懿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3月山難頻傳,玉山、合歡山共有4名山友山難墜谷,遺體於3/23同日尋獲;而3/15也有17人登山團在攀爬奇萊山時,發生山難造成1人死亡。據消防署統計發現,自2021年起,山難事故連續3年創下新高,統計2024年至8月底為止,山難死亡人數就高達51人,創下22年來新高。發生事故年齡層以50歲到59歲的中高齡自組隊伍最多,其次則是60至69歲,專家呼籲,中高齡山友就算是爬「郊山」、「中級山」也應做好登山「風險管理」,包括自己當天的身體機能、天氣狀況、危險地形等。

近日山難頻傳,玉山2名男女山友上週六(3/22)上午攀登玉山主峰、北峰時,從主北峰叉路口、山友口中的「魔王坡」墜谷;合歡山西峰及尾上深堀縱走路線也分別有陳姓、曾姓山友獨攀失聯,4人同時在23日下午尋獲,皆已不幸身亡。而15日則有17人登山團在攀爬奇萊山時,發生山難造成1人死亡,剩下16人被大雪困在山上,直到20日才被救下山。

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發現,自2021年起,山難事故連續3年創下新高,2023年獲報山難案件高達513件、出勤救援786人,造成48人喪生。而至2024年8月底為止,山難死亡人數更高達51人,也創下22年來新高。

台灣在2019年開放山林之後,山難事故大增,消防署統計,2015年至2023年山難求援以「迷路」及「創傷」為大宗,分別為1027件(37%)與609件(22%);其次為「疾病」294件、「墜谷」279件,各佔約10%。

發生事故年齡層以50歲到59歲的中高齡自組隊伍最多,其次則是60至69歲,合計2023年50~69歲發生山難人數就高達336人

平日體能好有運動,也可能發生高山症

近年登山運動盛行,但海拔超過2500公尺以上,人就容易因為低壓、低氧等環境,而產生生理變化,出現疲累、喘、頭暈、頭痛、想吐等情形,經驗不足的民眾,往往會以為只是普通的感冒或疲累,反而讓自身暴露在高山症的危險之中。

新竹臺大分院家庭醫學部醫師蔡瑋情表示,高山症在海拔2100公尺以上的任何高度都可能會發生,特別容易發生在海拔2750公尺以上的區域。許多人自恃平日身體健康、在平地運動體力良好,就以為自己不會產生高山症,其實高海拔疾病發生與否、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最主要還是受到個人體質影響,和平時的體力、運動習慣等都沒有太大相關性。

高山症臨床症狀包括:

●頭痛

●虛弱無力

●噁心、嘔吐

●食慾不振

●頭暈頭昏

●睡眠不佳

少數發生急性高山病的病人,會惡化為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高海拔腦水腫的症狀包括嚴重頭痛、嗜睡、意識不清、運動失調(步態不穩)、甚至昏迷;高海拔肺水腫症狀則包括運動能力變差、休息狀態下仍不停喘氣、乾咳、胸悶等,嚴重者甚至可能有死亡風險。

蔡瑋情建議,民眾登山前可先至家醫科門診接受身體檢查評估,與醫師充分討論是否需使用高山症預防藥物,並依指示服用。

安排登山行程時需謹慎規劃爬升速度,避免快速上升高度,讓身體能慢慢適應高海拔環境;在高海拔地區也盡量減少劇烈、高耗氧活動,並注意自己或同行隊友是否出現高山症的早期症狀,如有症狀發生應盡快降低高度。旅遊前可藉由旅遊醫學諮詢,提前準備及了解相關注意事項,才能安心享受登山樂趣。

就算爬郊山也要做好「風險管理」

不僅攀登2000公尺以上高山要留意,中高齡山友就算是爬「郊山」、「中級山」也應做好登山「風險管理」,包括自己當天的身體機能、天氣狀況、危險地形等。

例如2020年底11至12月間,柴山、石碇二格山分別發生墜落山難,死者都是中高齡獨攀山友;同年10月還有62歲山友攀登八仙時心肌梗塞發作,不幸遇難。而2022年3月,和碩前副總裁蔡進國到三峽滿月圓森林遊樂區健行,當地海拔標高約600至700公尺,卻因不熟路徑又下雨,疑似滑落山壁死亡,享壽64歲。

有登山專家表示,在登山前要先注意天氣狀況,千萬不要強行爬山,且應準備充分裝備,例如衛星定位器(GPS)或手機、醫療器材及糧食等,不能因為路況認為單純就不做準備。

另外,切勿自行攀登無人跡的山路,應該依循前人留下的旗幟辨別方向、隨時注意周遭環境,多留意陡峭及斷崖地形,不要強行攀越危險地區。

萬一真的發生意外,例如迷路或不清楚路況,或是天氣遽變,應該尋找安全避難處所保護自己,不要再強行往前走,並且建立明顯標誌,利用衛星定位系統(GPS)及手機或地圖,告知搜救人員受困座標方位,或是在明顯空曠處揮舞衣物,並以哨子發出求救聲響,引起搜救人員注意。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57歲沈玉琳親證罹「血癌」!急性白血病8成患者是中壯熟齡…初期像感冒「出現4症狀」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六旬夫妻退休金僅303萬,卻年年出國…多虧50歲做了這件事、60歲無債一身輕!幸福老後必備4帳戶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每天吃2片,大腸癌率暴增18%!盤點你天天吃的五大致癌食物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死賴著不走? 這款鳥「面帶微笑」討食畫面曝光

Styletc TW
影音

九龍香格里拉酒店自助餐 主打流金真味

sa_foodieadventure

50後好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嚴重恐失明!補充4種食物擺脫惡視力:每週至少吃2次魚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影音

CHIIKAWA郎拉麵登陸香港攻略+試食報告~份量多到根本吃不完

人生就是不停的打卡

藝術香港︱《匠藝交織》的傳承與創新 捷克與香港的設計對話

am730

這會多痛? 刺蝟往大黑熊屁眼裡鑽…牠嚇到跳起來

Styletc TW

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的曬娃!Labubu也輸了! 網絡爆紅的惡搞Layeye竟是新潮流?還有Lebronbron?

MEOW MO MAGAZINE
影音

試飲Lisa X 喜茶新品 BLACKPINK Lisa都點頭

Get Set Eat
影音

旺角高空西餐 焦嫩牛扒龍蝦意粉|Sky726| 旺角

田中小太郎
影音

灣仔會展開幕!美食博覽掃街攻略!超多非遺美食

田中小太郎
影音

沉浸遊覽 G-Dragon全球巡迴媒體藝術展

HotCat! 熱貓

【親子溝通】青春期仔女抗拒交流?漸變陌生人?掌握7大溝通要訣 成孩子人生知己!

MamiDaily

2025美食博覽及美與健生活博覽的療癒推介

癒報 Healpy Post

寵物情緣/鶴The Crane樂當「繼父」 自以為天選之人:一切都是謊言

Styletc TW

執信公園「手袋廠」 記改革開放足印

明報

「世界工廠」變身旅遊熱點 東莞大醬園歎醬鹽拿鐵

明報

旅遊錦囊

明報

中式海景brunch 創意滬菜配香檳

明報

任食手工粵式點心甜品 慢燉4瓜超清甜

明報

騎樓群尋郭富城曾祖父金舖

明報

Quicknote:潮州私房菜假日早午餐

明報

醉酒櫻桃啫喱杯

Cook1Cook 煮一煮

燒鵝炆合掌瓜

Cook1Cook 煮一煮

陳皮黑蒜欖角蒸雞籠倉

Cook1Cook 煮一煮

阿金嚕貓集錦! 牠搞偷襲「阿喵嚇到飛出鏡頭外」

Styletc TW

形點MUJI無印良品擴充開業 新增冷凍食品及雪糕專區/開幕限定優惠 行李箱8折

am730

【攜手合作】創新積分跨界互通購物

Supermami

熱氣球繫留定點飛體驗首登香港 享受截然不同維港美景

TODAY布告板

元朗人注意!無印良品形點店擴充重開,萬呎新店三大亮點、開幕優惠一覽

TODAY布告板

冷泡無糖茶主題巴士穿梭商業區 為打工仔打造專屬接送體驗

TODAY布告板

新牌來港|韓國宮廷護膚品牌登陸香港 圖花紙DOHWAJI針對冷氣乾敏、污染壓力肌膚

am730

人文×汪喵的N種可能 動保課程推動 不私藏分享

哈寵誌 TW

直擊GD藝術展香港站 打卡巨型雛菊+沉浸式互動

LINE TODAY

【官立小學】全港熱門15間官立小學升中派位資訊 升讀熱門英中機率高!

MamiDaily

Chiikawa拉麵店登陸旺角 置身神還原場景食豚肉麵

LINE TODAY

全港唯一有蓋綜合攀石場登陸啟德 8米自動保護攀石牆率先登場/集4種場地一身

am730

飯店推「狗狗陪睡」一晚2000元!網全被萌翻

NOWNEWS今日新聞

淳茶舍茶感試終極戰登陸海港城 贏走林峯親筆簽名!5大茶感專區/$5歎支裝茶飲

am730

莆田鰻魚節 盡嘗鰻魚滋味

Wendysugar扮靚玩樂gog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