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中資股添動力 勢再跑贏美市
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暫緩90日對等關稅的談判窗口期即將結束,外界尤其關注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進展。雖然特朗普聲稱不會延長談判,惟他此前已表示與中國簽署首項貿易相關協議,只是細節仍有待確認。加拿大皇家銀行(RBC)財富管理高級投資策略師段乃榕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已避免了最差的情景,考慮到中國企業盈利增長看俏,加上美元走弱,故下半年中國股市有望繼續跑贏美股。
段乃榕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目前中美貿談仍存在諸多變數,因為「尚不清楚關稅會維持多久,最終稅率停留在甚麼水平」,故難以準確估算具體影響。不過,若按照目前三成多的有效關稅率推算,基於中國對美出口佔整體國內生產總值(GDP)約2.3%的情況下,美國關稅對中國GDP的影響只有約0.9%。她補充,只要最終有效關稅率能夠降至25%以下,已經算是對市場友好(Market Friendly)的情景。
她直言︰「中國用了7年時間準備這場貿易戰。」相比起特朗普第一任期時被打得措手不及,如今中國「手上多了很多籌碼」,包括出口已變得多元化,近年不斷推動高科技發展,以及更有效地利用稀土出口限制作為交換條件。她指出,中國這次的「稀土牌」特別奏效,原因在於產業鏈的變化,以及中國加強了稀土追蹤,有能力杜絕走私與轉運。
儘管美國已開始尋求其他稀土來源,但在開採以外的其他生產步驟,中國依然是主要的產業基地,譬如分離、冶煉、生產稀土磁鐵等。如果一家公司想要尋求中國以外的產業鏈供應,單是認證過程都可能要花費數年時間。
就投資角度而言,企業盈利改善成為推動中港股市的最大動力。她形容:「企業盈利增長仍有上行的空間。」以MSCI中國指數為例,該指數成分股的股本回報率(ROE)由2023年中時的10%,到如今已提高至12%。一般而言,ROE愈高反映企業賺錢能力愈強。中企在盈利共識預期方面亦有改善,年初迄今盈利向上調整的趨勢好過整體亞洲市場。
至於估值方面,企業盈利改善往往伴隨估值擴張。她指出,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中企盈利表現連續多個季度都差過市場預期,惟此趨勢今年開始扭轉。於2022至2024年期間,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的12個月預測市盈率(PE)估值大約在8至10倍之間浮動,隨着盈利趨勢變化,她預期估值將提升到10至12倍。此外,目前全球投資者,特別是一些國際大型基金,對中國市場的配置仍然偏低,也意味着有一定的增持空間。
美元走弱的預期亦有機會利好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段乃榕解釋,當投資者預期美元貶值時,會開始尋求分散至其他市場以對沖匯率風險。對在港上市的中企而言,當美元走弱,通常意味着企業收入及盈利(一般都是人民幣計價)相對股價(與美元掛鈎的港元)比例會提高,變相提升股票的價值。她預期,明年底美匯指數或跌至91。
她還提到,過去多數美國投資者對美國以外的市場不感興趣,但在近期與海外投資策略團隊的交流中,罕有地發現美國客戶居然開始對其他股市感興趣。這種客戶投資偏好的改變,亦可能反映有更多資金流向包括中港股市在內的非美市場。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